热点:教育逐未来 “希望”引航程
本篇文章1640字,读完约4分钟
成立于1978年的武汉市粮食道街中学,发展迅速,至今教学班73个,学生近3000人,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50多人,优良学校以前传人,丰富的现代气息和鲜明 学校以“希望教育”为学业特色,以此探索素质教育的真谛,在学生心中植入希望,燃烧希望,实现希望,重塑希望,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定位为解除学校的痛苦,开拓未来。
学校创立之初,周围有8所省市要点中学,当时学校招生的学生都不能上要点中学,生源质量差。 面对这种困境,时任学校领导班子费了很大劲想破局的关键在哪里。
学校从转变学生开始,在教育改革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这是破局的关键,仅几年就取得了显著效果: 198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成为全国第一所脆弱学校转变为先进学校的典型。 1990年10月,学校正式把这种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称为“希望教育”。
通过从建校初期到现在40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希望教育”在德育模式、课程教育、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了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方法。
开始:德育+教室+教师+课程“点燃希望之火”
学校构建以“激活希望,诱发成功”为主题的德育模式:关心学生——激活希望——确立目标(将德育目标转变为学生自我快速的发展目标)——引导实践(从全体学生实际上进行分层要求、分类指导)——成功
学校把德育事业的目标定位在“为了学生的迅速发展”,以立德树人为重点,通过升旗仪式、黑板报、推进栏、广播电台等进行广泛的推进教育,以重大的假日教育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构建道德实践活动的平台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实行“上三榜”:班级设立成功排名,迅速发展全体学生的成功。 学年设立优秀名单,迅速发展学生、小组、班级合作。 学校设立成绩排名,鼓励师生自行迅速发展。
学校制作“唤起希望,鼓舞个性”的课程。 另一方面,教师教育行为的特征是“眼中有人,心中有标,手里有法”:“眼中有人”是爱学生,关注所有学生。 “心里有目标”是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把教育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生自我快速发展的目标。 “手有法”,即一生一策,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促进主体自主快速发展,培养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
另一方面,学生教育行为的特征是“有希望,有目标,有做法”。 “有希望”是指为了学生成长,在课堂学习中有不断振奋的心理品质。 “有目标”是确定每门课的学习目标,确立自己快速发展的目标。 所谓“有办法”,可以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教育活动,想学习,想学习,想学习,多次学习。
学校以“想指挥,爱聚集”的形式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方面以临时打工委派制、社区自主管理制、科研小组攻击制、骨干教师承包制等各种形式让全体教师参加学校所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
在教师快速发展方面,学校构建了继续教育平台、校本教研平台、校本科研平台,帮助教师完成从普通教书师资向教育研究者的转变。
学校从“多元校本、构建课程”,以校本课程为核心素养的载体,结合“希望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三级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迅速发展。
成果:“希望”的“治”——以浓墨重彩的教育篇章
走过来,学校梦见守望台教育,把“希望教育”变成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基础教育的漂亮名片。
然后学校也进入了文化立学校、特色兴学校、质量强学校的良性轨道:改革开放30年入选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和中国西部顾问机构,成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岗学习基地和校长的职位培训基地。 同时具有立足武昌、模范方面、放射全国的领导能力,与咸宁、随州、新洲、荆州、英县、枣阳等市州的部分学校结成省内学习共同体,成为陕西、湖南、贵州、广东、四川、安徽、广西。 上级主管部门考察组三次来学校调查。 先后接待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交流考察团。 接待来自香港、新疆等地的70多家考察团……
“希望教育”是学校独特的基因和迅速的发展代码,向学生传递希望之火,引领成长之路,把素质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
(王朝文)
标题:热点:教育逐未来 “希望”引航程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5/30363.html
上一篇:热点:济南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下一篇:热点:乡村校“德育从业历”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