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位人大代表和她创办的留守儿童学校
本篇文章1120字,读完约3分钟
放学后孩子们在学校宿舍自由活动。 从学校创立开始在这里教书的万蓉芳老师(下右三)正在和孩子们交流。
学校的运营条件逐渐改善。 除了教学楼和宿舍,还建设了食堂、图书馆、篮球场和体育场。
年2月27日,陈万霞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多年来,她担负着校长、教师和母亲的多重身份。
学生宿舍里孩子们的洗漱用具排列整齐,黑板上还留有毕业生的信息。
□本报通讯员吴芳摄影报道
早春3月,阳光给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陈集镇小魏村的阳光小学带来了温暖。 课间,孩子们有的在操场上跑,有的在打乒乓球。 与这里的热闹相比,校园外的村子里青壮年几乎都外出工作,所以看起来很安静。 现在学校的创始人、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陈万霞和她丈夫还在县城为学校的生存而奔走。
陈集镇位于江淮分水岭,外出打工工人多,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 小魏村是陈集镇的偏僻村庄,陈万霞原来是小魏小学的民办教师。 2005年,这所小学撤退到中心学校,教育成绩优异的陈万霞也被县民办中学聘请为政教部主任。 但是小学拆迁后,村里的孩子们每天往返十几公里去中心学校上学。 孩子们不要辛苦地说。 在上学的路上,车多池塘多,安全问题成为家长们普遍担心的事件。
2006年,了解情况的陈万霞放弃了县学校的优厚待遇,在当地政府和大众的支持下,在所有储蓄废弃的村小学用地上建设了寄宿制小学,取名为“阳光小学”,成为了当年全国第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村级小学。 现在学校有130多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中,有90多人寄宿,每两周回家一次。 陈万霞说:“老师拿书的是教师,放下书的是妈妈。 学校是孩子们的家。 ”。
阳光小学很受附近农民和留守儿童的欢迎,学生人数从最初的64人达到最高峰的300多人。 现在学校除了教学楼和宿舍,还建设了食堂、图书馆、篮球场和小操场。
2008年,陈万霞创办了日光小学,被选为“合肥市十大信息人物”。 2009年,阳光小学被肥东县教育局评为“省级优秀学校”的候补学校。 2011年,陈万霞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中国“最美的乡村教师”,成为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但是,最近一两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很多孩子被父母带走了。 陈万霞留守儿童学校的数量锐减到现在的130人左右,陈万霞不仅为能和父母团聚的孩子们感到高兴,也感到学校的压力。
“学校规定学生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在2900元左右,但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免费上学。 学校有18名教职员,一个月工资在4万元以上,加上孩子们的生活费,现在学校每天都付钱。 另外,这几年重建教学楼和宿舍,我已经把房子的积蓄全部投入,还欠了30多万元的债。 ”。 陈万霞说:“但是办学更难。 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会坚持好几次! ”。
标题:热点:一位人大代表和她创办的留守儿童学校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2/29257.html
下一篇:热点:父亲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