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二十载孜孜不倦三部曲铸就标签
本篇文章2096字,读完约5分钟
□储槐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最近,欣温刘艳红教授的大作《实质出罪论》出版,我第一时间拜读了。 除此之外,我还出了刘艳红教授的《实质刑法观》(第二版)和《实质犯罪论》,又翻了,感觉很好。 刘艳红教授的三首歌成果引领中青年刑法学家的学术创新通常是人们难以实现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北大博士毕业后,刘艳红教授开始研究实质刑法,制定了有远见的学术计划。 现在实质刑法系列成果已经出版,20年耕耘勤奋,三首曲子铸造学术标签,真的很高兴。
形式刑法和实质刑法是中国学术界关于如何理解罪刑法规定的大体以及犯罪构成理论的重要学派之争,众所周知,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刑法规范,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刘艳红教授是实质刑法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相关成果最丰富的学者。 2009年,刘艳红教授出版了《实质刑法观》一书,正式开启了形式刑法和实质刑法之争的时代。 这本书发表后,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引领了实质刑法的基本思潮。 之后,刘艳红教授又于年出版了《实质性犯罪论》,根据实质性刑法观的角度,实质性理解了犯罪论中的相关问题,完成了从理念向体系的顺利过渡。 去年刘艳红教授又修订了《实质刑法观》,发表了第二版,更深刻地体现了作者对实质刑法基本观念的思考。 如果《实质刑法观》从法哲学的角度考虑作者的形式上刑法的基本角度,《实质犯罪论》以作者的形式从中地学的形式展开刑法的犯罪论体系,刘艳红教授新出版的《实质出罪论》就作者从形而下的层面对刑法出罪做法进行了说明 正因为有前期的“实质刑法观”、“实质犯罪论”的想法,“实质出罪论”这本书无疑对犯罪机制的构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阅读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在现在无论刑法理论还是刑事司法实务都强调实质性罪恶的气氛中,刘艳红教授将实质性角度限定为罪恶,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也体现了刑法学家的悲伤和对社会民生、人民痛苦的关心。 例如刘艳红教授在书中确定,如果把实质诠释论作为入罪的工具,对法治来说是一场灾难,这意味着形式法治被突破,法治走向其另一边。 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的司法观念都是徒劳的,怀疑是无罪和无罪的推定理念和制度的运用效果不好。 在此背景下,实质解释论仅限于出罪行业,应该被认定为犯罪成立,除了形式上的法律依据外,还必须评价是否有处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从具体复印件来看,刘艳红教授这一著作的复印件非常丰富,基本上涵盖了实质性罪论的主要方面。 本书的前五章首先从出罪机制的实证考察、实质性出罪的法理基础、功能意义、刑事立法、具体解释等总论立场构建了实质性出罪论的通常原理。 本书后五章从具体法益的明确、构成要件的该、违法性的抵抗、负责任的犯罪及程序正当性的犯罪五个方面完成了实质性的犯罪论的具体评价方法。 这种总分结合的布局,既展示了作者良好的刑法理论基础,又密切关注司法实践的运营,可以说在很好地呼应作者以前的“实质刑法观”和“实质犯罪论”这两本书的基本角度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实践 这本书的两点复印件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但丁的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情节明显轻微危害少的,不视为犯罪,应该说这是我国刑法的特色。 在肯定但丁的作用的基础上,应该如何发挥其作用,是构建实质性罪论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此刘艳红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实质犯罪论》一书中,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是,书可以起到国外可处罚的违法性理论那样的功能,认为不前置化解决微罪或者不前置化解决就可以进入审判程序,符合其主张的实质两层次体系。 在《实质出罪论》一书中,刘艳红教授的观点进一步迅速发展,提出了透明的“但书”概念和“但书”规范适用的命题,主张但书在犯罪成立中只能作为例外,据此明确了与其他出罪事由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纠正但丁在出罪事由中的地位,可以看到刘艳红教授试图将但丁整合到其出罪事由体系中的学术努力。
二是程序合法性犯罪的问题。 这也是书中最吸引我的地方。 刘艳红教授还涉及到本书最后程序合法性的出罪问题,这首先指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应该如何犯罪。 她结合饮酒型危险驾驶事件探讨了刑事证据规则的构建、证据排除的客观性和合法性、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引进三个方面。 刘艳红教授特别强调犯罪实体要件依赖于程序鉴定结果的特征,出罪研究跳出刑事实体法,结合刑事程序法中的刑事证据解释标准相关理论,围绕如何评价证据的解释力问题制定相应的证据规则 正如刘艳红教授所说,这种研究方法是典型的刑事一体化思想。 如果刑法学的研究仅限于刑法本身,就非常难取得重大进展。 因此,迄今为止刑事一体化停留在越来越多的“口号”水平,很少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从“实质刑法观”到“实质犯罪论”再到现在的“实质出罪论”,刘艳红教授在实质刑法行业耕耘了20年,终于以实质刑法三部曲的形式制作了自己的学术标签,我由衷地高兴。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作为学者,能够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学术行业中,能够不断地推出新事物是非常不容易的,对这样的学术的执着,是十分肯定的。 我认为刘艳红教授的三部曲是刑法理论体系行业最有分量的成果,是中国形式刑法和实质刑法争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标题:热点:二十载孜孜不倦三部曲铸就标签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0/28839.html
上一篇:热点:博学笃行厚德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