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过去一害变为现在一景
本篇文章1387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沈静芳通讯员周鹏卓娜)日前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公益诉讼事件生态修复现场将在秀丽雅致的生态公园召开。 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满是灰尘的储灰场?
年,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某电厂储灰场自2010年采用以来一直以露天形式工作,只有部分灰体被薄薄的抑尘网复盖。 因为没有防尘制尘业者,大量的粉煤灰被风力污染了周边空气。 “洗的衣服不到半天就全灰了”“春秋季节刮‘尘埃风暴’,我们反映了好几次,还是处理不了”……储灰场附近的村民充满怨恨,但没办法。
对此,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决定立案审查。 在案件处理中,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委托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储灰场造成的环境损害。 经鉴定,这个储灰场不仅有大面积的扬尘污染,而且雨水渗透地下,引起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检察机关的事务人员认为这个地方的储灰场环境污染严重,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实际损失,开始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前程序。
“法律程序开始了,但储灰场体积大,管理费用高,周期长,难度高,这个“硬骨头”怎么吃,我们必须寻找处理问题的最好方法。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方面对该发电厂开始民事公益诉讼。 另一方面,立即向生态环境部门提出检察建议,促使公司整改。
生态环境和公共利益保护事业不是检察机关的独演。 两年来,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串通协议程序,多次进行现场验证、调查取证,听取公司的想法和意见,并就此事件不断表达为环境主管部门的信息,征求专家意见,寻找可行性整改方案。
在协议中,大家逐渐统一了共识。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金瑞山说,检察公益诉讼事业的深入开展大大提高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执行职务的水平。 在该电厂储灰场的整改过程中,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各方面执法检查,促使公司减少污染。
发电厂方面在与检察机关的一次协商中,不断调整整改思路,从最初的理解开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决定投资4400多万元,将现有的储灰场改造成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主题公园。
到目前为止,该发电厂相对于储灰场共计约8万立方,占地面积约19.2万平方米,周边种植了各种树木和灌木约2000余株,油菜花10余亩。 根据方案,公园将加入生态文化要素,成为集观赏、休闲、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市政公园。 “过去的一害,成了现在的一景。 」参观修复现场时,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的杨林专业委员叹息道。
呼和浩特市内大小发电厂很多,但发现发电厂储灰场露天堆积粉煤灰的问题很普遍,北方风大,扬尘污染严重。 近两年来,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对市内扬尘污染问题进行了集中立案审查,致力于探索符合当地生态优势、处理全市同类公益损伤问题的检察公益诉讼模式。 这次事件是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和涉案公司多次协商中,检察公益诉讼帮助污染防治,帮助公司优质快速发展的“双辅助”模式,通过投诉前程序处理公益损伤问题取得了最佳效果。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检察长张忠明说,这次现场会推进公益诉讼检察事业,发挥典型案例的领导作用,为辖区的电厂环境管理提供可复制、可宣传、可参考的管理模式。
“这是一堂生动的公益诉讼法课。 ”被邀请参加的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企业副总裁陈国军表示,“检察机关向国有企业推进环境保护设施的部署,实行环境保护制度对我们公司变革的升级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们也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标题:热点:过去一害变为现在一景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19/28242.html
下一篇:热点:各个方面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