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面对舆情,怎么做好警务案情通报从业?

政法:面对舆情,怎么做好警务案情通报从业?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0-12-19阅读:

本篇文章1070字,读完约3分钟

□法制网王灿

新媒体的多样性形态可以加速网络传播,一点社会事件、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急剧形成舆论,引起巨大的网络舆论风暴。 如果警察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就会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有可能会损害公共的说服力。 因此,在舆论应对中,公安机关的事件通报尤为重要。 因为通报是警务事业直接面向公众的“窗口”,接受舆论的提问和检查。 从舆论实践来看,警察事件通报的时机和适当与否,往往也直接决定了舆论处理的成败。 本文拟按时间顺序,分析公安机关在介入调查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如何进行通报工作,总结参考不定期通报工作的大体情况。

政法:面对舆情,怎么做好警务案情通报从业?


一、事件曝光期间:以“警察”为中心

公安机关最初介入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强调官方权威度和处警的灵敏度,为了舆论可以吃“定心丸”,但也要注意用语和态度的慎重。

大致1 :及时性

事件发生后,网络新闻迅速传播,小道消息杂乱无章,舆论推测不断,容易发生谣言,容易引起社会恐慌。 这时,警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权威渠道进行通报,及时告知事件的真实性、情况具体等重要消息,起到澄清事实、消除谣言、稳定人心等作用。 相反会对后期的事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例如,湖南益阳“在操场埋尸体事件”被关注后,当地警察没有自发报道,事件发表近10年来首次通过媒体明确了“设立专门警署调查”等内情。 就像这样放弃了舆论诱惑的主动权一样,反应不积极,不积极的态度也被舆论诟病。

政法:面对舆情,怎么做好警务案情通报从业?

大致2 :慎重性

警察最初介入了调查,但无法正确全面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 此外,舆论的热情高涨,处于读者持续暴露的阶段。 这时,公安机关必须注意遵循“慎重定性”这个重要的大体,通报中不要简单地采用评价句,而是尽量用客观叙述的方法,用说明性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紧急性、关心度高、情节奇怪的事件,警察越要在通报中慎重行动,为了平息舆论,必须不要匆忙下结论。 这样不仅不能缓和危机,而且有可能加剧矛盾。

政法:面对舆情,怎么做好警务案情通报从业?

事实表明,许多舆论的恶化与警察通报的轻率有直接关系。 例如,在汕头警察“投掷汽车执法”事件中,以网络视频已经铺天盖地为前提,“@汕头警察”发布了警告,称摩托车乘员受伤是撞到绿化带造成的。 这本小说和网络的复印件明显不同,警察很快就受到读者的质疑,舆论也迅速高涨。

政法:面对舆情,怎么做好警务案情通报从业?


二、事件调查期间:以“情”为主导

是好的情况通报,也是“高情商”的通报。 事件从发生到调查结束,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警察需要公开中间的调查事业、阶段性的调查结果,不仅是社会的焦躁,也是公众知情权和参加权的保证。

政法:面对舆情,怎么做好警务案情通报从业?

……。

(全文阅读见《政法民意》年第38期)


标题:政法:面对舆情,怎么做好警务案情通报从业?    地址:http://www.leixj.com/zf/2020/1219/16972.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