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4阅读:

本篇文章980字,读完约2分钟

与归

最近,一位农民工在工地上手持两片红砖朗读了《再别康桥》的短篇视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富有磁性的声音、抑扬顿挫的播音员虽然不允许某些字的发音,但让无数网民吃惊。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被称为“工地徐志摩”的农民工李小刚是工地装载机的司机。 李小刚博得人气后,央视情报等主要媒体纷纷报道。 也有人质疑他是“对口型”,但很快中广记者和李小刚面对面对话,质疑他不会攻击。 除了欣赏《工地朗读》外,李小刚的人气和网民的疑问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表明了我们对普通人,特别是在底层奋斗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缺乏理解和理解。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工地上的工人往往被认为是现在最辛苦的工业种类之一,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但是,在工地上战斗多年的李小刚依然热爱生活,沉迷于自己的朗读很有趣。 用砖和麻袋做工具,表演一体。 他向我们展示了每首优美的诗不仅是文艺青年的生活调味料,也是工地上民工志趣的向往。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在采访中,李小刚透露自己去年接触了短片平台,他以工地生活为主题发送了一些短片视频,得到了一些粉丝的关注。 之后,突然想到:“如果把自己在工地上读诗的样子发布到网上,不是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吗?” 就这样,《将进酒》、《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工地版诗歌朗诵作品登上了《小荧幕》。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报道中看起来无用的细节新闻吸引了很多网民的心。 脸很黑沧桑的“叔叔”,其实35岁,是标准的80后。 就像他唱的陕北民谣歌词一样,“年轻人要成为那个老人汉”,生活使他变得这么老,但他的心这么年轻。 李小刚现在在一个短片平台上有将近30万粉丝。 他说关于未来,他想得不多,唯一的愿望是朗诵诗之外,这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我突然想起在东莞图书馆读书12年的湖北农民工吴桂春。 他们共同执行古训,说“贫贱不可转移”。 他们天生缺少很多物质东西,但在精神上没有放弃追求。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其实,在李小刚面前,短片平台上有肌肉的健身农民工、跳机械舞的农民工、模仿明星唱歌的农民工……他们大多瞬间闪烁,然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但是他们给我们看了基础生活的另一面。 他们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纯真有希望。 这就是真正的人,这就是一般大众的生活,在平凡中有躁动,在黑暗中闪耀。

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利用网络技术,“李小刚”们不仅共享自己的诗朗诵,还共享普通人的生活习惯。 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输出自己的形象,被问到,被看到,被理解,被鼓励的反馈也是必要的。

标题:普法:“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4/22931.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