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别让“逢班必报”抹杀了孩子锻炼的快乐
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胡欣红
“有想一起上跳绳班的父母吗? 放学后一起学跳绳。 ”开学不久,一年级家长小组就出现了这样的微信。 呼吁一发出,家长们就纷纷在群里积极报名。 不一会儿,十个人的跳绳班客满了。 “没赶上这波浪,再开一个新班吧。 》( 10月26日《北京日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本能地喜欢跳跃的孩子来说,跳绳可以说是小菜一碟。 两三个小伙伴,有了小空地,就能开心地跳起来。 轻松愉快的小事,为什么需要在新闻班处理呢? 孩子玩就能学的跳绳,现在不报班就学不到吗?
“也训练了不吃不睡”“父母有必要报告父母的课程”“国人的登顶心理”……通过网友的玩笑,感受跳绳培训班背后的应试思维并不难。
跳绳是极其普通的运动,但对孩子们身心的发育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有助于孩子的关节肌发育、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协调能力、敏锐能力的提高等以外,科学的跳绳训练还可能促进骨骼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好处很多,运行简单,可以锻炼娱乐。 因此,早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了跳绳,跳绳成为所有学校的“标准”。
孩子开心地放飞绳子真的很难吗? 不参加专业比赛的话,跳绳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练习多次,自然就会熟练。 对于协调能力差的孩子,也要纠正心情,降低一点要求,父母多陪伴激励,过了一段时间后,几乎没有大的问题。 特别是对年纪小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做亲子运动是最好的选择,运动培训班反而不优先。
但是现实中,稍微习惯了“竞争”的父母一听到要求就会紧张,在“起跑线”的想法下,两者都一点也不能落后。 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有差距的话,马上就会不安。 孩子跳绳的父母很高兴,但孩子没有学过跳绳的父母很焦虑,“报班”成为了“落后”的父母们处理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
其实,如果孩子在跳绳方面真的有问题,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冷静地分解情况寻求合理的对策。 但是,很多长度成为问题的话,考虑到培训班,跳绳班近年来越来越呈现爆炸的趋势,收钱的价格从3400元到几千元不等。
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跳绳,当然,这样简单的事件也必须交给“专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由父母负责。 父母不需要过度迷信培训班,让运动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有趣爱好更重要,要注意异化应对学校考试学习,抹杀孩子锻炼的乐趣。 与那个简单的技术相比,父母的陪伴鼓励不仅更重要,也是很棒的父子活动,但偏偏认为“花钱买安心”是无言的。
见一斑而知全豹。 跳绳是件小事,每个班都会报告背后折射出的很多问题,但足以深入思考。
标题:普法:别让“逢班必报”抹杀了孩子锻炼的快乐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4/2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