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当反思功利教育
本篇文章1262字,读完约3分钟
张淳艺
“很多孩子的想象力很好,但越来越多的孩子的想象力没有达到我们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水平。 》2020年中国科幻大会最近在北京召开。 在大会前夕的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威海紫外光实验学校校长李凌己指出了这种忧虑。
多年来,中国学生想象力不足的话题一再被提及。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判断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但想象力垫底,创造性垫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曾经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和全国9省(市) 72所中小学进行了关于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的调查,评价分为总分80分,参加调查的孩子们平均得分为29.97分,未达到及格线。
目前,李凌己校长提出“青少年想象力跟不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基于近年来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审查和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注意。 并不稀奇,去年在上海市的中学生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很多孩子们对未来的想象是“飞车”“缩小的饼干”,现代科学技术似乎并未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 担任活动评委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丁子承叹息说:“虽然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但孩子们的想象力水平还停留在凡尔纳写《海底二万里》和叶永烈写《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时代。”
“想象力跟不上科学技术”的理由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大程度上依赖功利教育。 在考试模式下,学生在考试中学习什么,经常整天被“题海”淹没,上课时间奔走于各种补习班。 可以说孩子们连想象的时间都没有,关于想象力你会说什么?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青少年无暇获得科学技术的尖端知识,自然赶不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与语言数外等学科相比,科学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经常被一点学生和家长忽视。 但是,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所说,“只有极少数学生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科学是人类的第一思维方式之一,对从事其他职业的很多学生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
同样基于功利思维,我们的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停留在知识的渗透上,缺乏对学生好奇心的刺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有限。 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是促进进步的知识进化的源泉。 ”。 但是在现实中,老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达,年轻的想象力的培养,标准的答案封闭了孩子的思维,扼杀了创造性。 曾经有个问题:“雪融化后是什么?” 孩子回答“春天”时,老师判断这个富有想象力的答案是错误的。 因为标准的答案是“水”。 青少年好奇心带来的乐趣就像一棵小树苗,在保护下茁壮成长,但在这样一刀切的修剪下,小树苗成了千篇一律的盆栽,不能成长为参天的大树。
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在2035年之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愿景,其中包括“走在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 作为推进国家创新的未来,青少年想象力跟不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水平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放弃应试思维,改革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空的想象空间,可以和时代迅速发展同样的频率共振。 这需要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标题:普法:“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当反思功利教育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4/22717.html
上一篇:普法:把运动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