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反思李心草案中公众情绪

普法:反思李心草案中公众情绪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2阅读:

本篇文章1052字,读完约3分钟

笃生

年9月9日凌晨,云南省昆明女子李心草溺死,死因被质疑,引起舆论很大反响。 年9月21日,云南昆明盘龙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李心草溺死事件,以过失死亡罪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昆明市纪检监察机关对16名不能担任职务的事件民警进行了问责解决。

普法:反思李心草案中公众情绪

“真相不会淹死”,李心草的母亲和关心事情进展的人们直到完全复原。 昆明市警察日前接受媒体采访,详细说明了公众最关心的李心草溺死前的经过、警察立案侦查情况、追究相关人员处罚责任等问题,罗某掌握因素是对李心草醒酒,对主客观强制猥亵、侮辱 罗某没有接受警报、送医的合理建议,因此过失导致死亡的结论与迄今为止的一般推测不同,但这种合理的说明足以解决很多人的疑问。

普法:反思李心草案中公众情绪

有人认为遗属、媒体、社会公众迄今为止的疑问是错误的,或者参与案件,进行舆论审判。 在笔者眼里,根据当时的调查和证据确实存在疑问,疑问本身也是追究真相的一部分。 你要知道警察最初的“相约跳江”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监视录像显示,李心草被异性伙伴弯腰,挨了一巴掌,很容易引起女孩生前犯下的联想。 派出所的接待员没有观察到这个细节,表明调查的粗糙忽略了重要的线索,结论当然不能接受。 人们对警察工作的追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敦促有关部门重视这件事,尽快解开谜团,维护社会正义。 事实表明,舆论的关注也确实促进了警察的高级搜查、检察方面的早期介入,促进了案件搜查的进展。

普法:反思李心草案中公众情绪

对警察来说,这次也要注意。 当地警察最近时隔1个月立案了李心草溺死事件,以过失死亡罪逮捕了罗某等人,之后以强制猥亵侮辱罪立案了罗某,这个变化与事件事实逐渐暴露,但警察根据至今为止的表现,失去了信任和忍耐,当然会出现激烈的谴责。 李心草的母亲在微博上宣布,云南省“躲猫猫”的馀波未散,同样反映了人心芥蒂。 另外,近年来,女性被侵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除了媒体的普及之外还具有放大效果,公众对相关话题更敏感。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警察还没有重视的话,显然会让人不安。

普法:反思李心草案中公众情绪

因此,事务机关为了避免塔吉克斯的陷阱,必须自己进行事件,使事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决不允许没有执法力的人。 昆明市纪检监察机关需要反调查违纪问题。 警察在这次的应对中也曾在搜查期间聘请过多个全国的狱警和技术专家指导,检察机关对搜查活动进行了法律监督。 这些事业可以提高调查结果的说服力,使案件的审理最大限度地接近公平正义。 事务机关对所有事件使用这么多资源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在能力范围内,必须对所有事件履行责任,对所有生命给予充分的尊重,才能获得和巩固公众的信任。

标题:普法:反思李心草案中公众情绪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2/22062.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