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矿山复绿为何这么难?
本篇文章1136字,读完约3分钟
丁建庭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但一点点青山就没有了,矿山变得难以变绿。
最近,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记者在云浮、茂名、河源等地采访时发现,许多废弃矿山岩石裸露,未长出草木,像伤疤一样存在,影响了生态环境。 个别矿工受益不履行义务,停产没有跑路,不执行,拒绝暴力抵抗,借三垦非法偷窃。
靠山吃山,靠水喝水”。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砍伐林木开山采矿曾经是许多人财富的捷径,但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特别是任何无序的开发、乱伐,使少数人富裕后留下难以修复的生态系统债务,最后是“吃山倒水,吃水臭”。
失去绿色的废弃矿山目睹了某一时期粗放型的迅速发展,也留下了很多复垦复绿的问题。
课题1 :如何修复? 生态破坏是由日益疲劳引起的,修复管理极为困难。 矿山修复的难度确实比通常的土地修复大。 据媒体调查,废弃矿山造成的山体纵剖面的一部分,与地面的立场几乎垂直于890度,给陡峭的斜坡复盖绿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按照现在矿山的复绿技术做法,技术多复杂,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大,价格高,超过了矿山开发获得的利润。
课题2 :谁来修复? 2009年5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实施,大致确定了“谁开发谁保护谁、谁破坏谁管理谁、谁投资、谁受益”。 但是“法不溯及既往”的课题是谁修复哪个2009年5月之前开采的废弃矿山,如果通过财政出资完全修复的话,就知道了财政压力。 另外,“谁破坏谁来管理”并不是说现在的矿山法人是谁谁谁来修复。 矿山多次转让的情况下,应该调查谁造成了破坏,谁造成了破坏,据此规定修复责任,不能让以前的法人逃避责任。
难题3 :如何追究责任? 即使确定了责任主体,矿山的复绿也面临着矿工不负责任的课题。 政府主管部门说“要求修正”是惯用的手段,但矿工前景不好,磨磨蹭蹭表示“方法少”。 真的方法很少吗?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有自己的执法能力,不能发文,可以强制执行吗? 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用法律的力量让相关负责人履行责任。
难题4 :资金从哪里来? 筹措修复资金很难,应该是最大的课题。 矿山被绿色复盖,价格很高。 钱从哪里来? 无论是矿山企业还是政府,都是比较大的资金压力。 很多地市认为矿山的复活绿是“持久战”,管理时间从5年延长到10年,资金筹措困难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根据《广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计划( 2015-2020年)》,到2020年底,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率达到70%以上,这个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仍然是个问号。
矿山复垦复绿存在很多问题,但为了生态文明的长期计划,也要横心,不怕,迎困难,克服困难。 有关部门加快废弃矿山的管理力度,找到突破口,确定义务人,开始责任追踪程序,筹集很多资金,把复绿作为攻防战而不是持久战,坚决获胜。
标题:普法:矿山复绿为何这么难?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1/21817.html
下一篇:普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