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选准财政政策发力方向和目标
本篇文章836字,读完约2分钟
张锐
前几天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利用降级、降息、再融资等货币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
为了使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要大胆突破由增量支出、转移支付、减税减额等构成的以前传达的工具箱,根据财政赤字率的提高、特别国债的发行、地方政府特别债券的规模形成增加资金,据此增加更丰富的财政手段 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财政政策如何选择积极出力的方向和目标。
基础设施投资确实必须纳入其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同时调动下游原材料和产品的诉求,同时推进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投资乘数效应,促进经济迅速复苏。 另外,出口也同样需要财政政策的激励,包括提高出口退税水平、减免跨境电子商务的出口增值税和支出税等,防止出口萎缩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新老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贡献率仅为31.2%,剩下的是出口贡献率。 因此财政政策的重点必须集中在费用,特别是居民的费用上。 另一方面,费用对生产起反作用,可以进一步推进再生产,恢复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 另一方面,不是像投资那样边际效应减少,而是支出显示出鲜明的规模效应增加,与出口被外部环境极大地牵引不同,支出可以显示出更稳定、更持续的内在增长潜力。
从短期来看,疫情对居民收入和支出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同比减少了19.0%,但中国拥有14亿支出大市场,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直播带品、网上采购、无接触配送等 如果政策及时且诱惑头脑,使用动能可能会更加刺激。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应对疫情和刺激费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陆续发表的成本券确实起着很好的作用,但有附加条件过多、碎片化等短板。 有关地方可以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和因疫情失业的阶层一次性反复发行一定面值的现金券,这部分阶层通常恩格尔系数较高,现金券容易转化为使用购买力。 抽出牵引前传递的费用,财政可以探索对新能源汽车和5g手机等新费用加大补助金的力量,促进大宗商品费用。
标题:普法:选准财政政策发力方向和目标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1/21633.html
上一篇:普法:花费券数字化更有市场爆发力
下一篇:普法: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