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大力快速发展“服务型制造”
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韩鑫
推进我国服务型制造的高速发展,促进制造与服务的深入融合取得了新的进展。 前几天,工信部等15个部门共同发行了《促进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清楚地描述了服务型制造的快速发展路径和目标远景,为我国制造公司变革的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导。
作为制造和服务融合迅速发展的新行业,服务型制造像工业网络和智能制造一样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2016年,中国发布了《快速发展服务型制造专业行动指南》。 四年来,服务型制造已经扎根于中国不同领域,不断发展新模式的新行业,大幅度重建了以前传下来的制造业内涵和形式。 例如,在纸袋领域,个性化定制服务正在兴起。 通过使用互联网进行联合设计,客户只需在线提交原始艺术、结构要求,设计师就可以进行3d成形模拟。 在机械制造业中,全生命周期管理变得现实,利用云服务平台,顾客可以随时远程了解设备的设计、生产、物流、安装和运行情况,但服务团队实时为用户提供故障警报和诊断服务 向服务的转换,不仅会成为制造公司变得强大的“密码”,也会给以前传达的制造业带来新的光辉。
这次发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的第一模式迅速发展,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投入和服务生产明显提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制造公司通过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展开,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加工产品主要转移到“制造+服务”,从单纯销售产品主要转移到“产品+服务” 事实上,无论从经济学理论还是产业实践来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都是以前传来的制造业扩大利益空间、重构竞争特征的必由之路。 从笑容曲线来看,价值链中,附加值越来越体现在两端,即设计和销售,中间环节的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服务型制造有助于公司向高附加值的上升。 从世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实践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已势在必行,有点名气的制造公司服务收入超过50%,通过拓宽服务路径,业务规模和利润大幅增加。
推进服务型制造的迅速发展,不能实现标准体系、人才队伍、公共服务体系制度的健全,《指导意见》也对此提出了要求。 应该注意的是,变革不是跳槽,从专注于“销售产品”到“服务”,服务业向制造转型必须坚定地立足于制造业的基础。 服务模式的创新如果公司是不断向外扩展的“枝叶”,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是扎在下面的“根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持续成长,才是公司服务顾客,扩大利益空间的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迅速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门类完善,产业体系完善,具有培育服务型制造的良好土壤。 超大市场规模,应用场景丰富。 公司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强,创新气氛活跃。 再加上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闻技术的支持,为服务型制造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接受新的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中不断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新业态,以前听说制造公司加快了自身变革的升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而且中国制造业不断发生大变化,优质
标题:普法:大力快速发展“服务型制造”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31/21447.html
上一篇:普法:大力弘扬公司家精神
下一篇:普法:重振世界经济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