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一把手抓 抓一把手
本篇文章1330字,读完约3分钟
曹溢
天津市委领导对主体责任检查审查排名垫底的10名区、市级部门党委(党组)手当面协商提请注意。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抓住书记、书记”,使党委全面履行严格的治党主体责任。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探索上级领导抓住下级领导的有效做法,致力于阐明对上级领导的监督问题。
加强高层监督,是再次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全面严格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业的现实需要。 党政府领导集体的“班长”,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顶尖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纪法意识,对一带的政治生态和干部队伍作风面貌起着重要的模范领导作用。 高层可以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带领领导班子形成好风气。 一号领导违反纪律的话,就容易带坏班,也容易败坏风气,容易以地区性、系统性、崩溃性的方式腐败。 可以说,抓住第一的“重要少数”,在管理“绝大多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实践情况来看,高层监督依然是薄弱的环节。 在很多地方和部门,经常存在被高高举起、轻放、讨厌、敢于反抗监督等现象。 另一方面,也有独断专行进行“家长制”“一言堂”的人,也有觉得监督不方便,干事不方便的人。 另一方面,上级领导对下级高层的严格要求、管理、监督还不够,同行和下级不敢监督高层。 因贪污受贿被监禁的原县委书记在铁窗下这样反省:名义上对一个县委书记有8种监督,但如果实际来到我这里,只有一种监督是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有时是靠不住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收紧制度的笼子开始,敦促加强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获得正确的使用权、廉洁的使用权。 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行政行为公开制度,发挥常驻机构监督作用,加强和改善巡视事业,建立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畅通人民群众通报和监督渠道,监督的制度特征得到充分释放,取得了显著效果。 从根本上解决头号监督问题,除了制度安排、制度建设外,寻找要害,捏“七寸”,提高监督的对比性和比较有效性。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目的是发挥上级和上级监督的权威程度,推进监督前进,进行实际监督,提高实效。
拿到手是责任,是使命,不含糊。 抓住头号是手段,是措施,要做好几次。 第一,抓住什么? 从全面严格治党的立场来看,要抓住政治,就必须坚决纠正政治意识淡薄、党的领导弱化、党建虚化、责任软化等突出问题,贯彻执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要抓住纪律,关注选人用人单位、财产管理等重要行业,确保廉洁自律、权力规范的运行。 要抓住三种风格,不仅要惩罚混乱,还必须整顿不作为、缓慢的行为。 着力推进事业,巩固党的治党责任。 第一,怎么抓? 要严格要求,尽快抓住小东西,防止微杜渐,及时注意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在受监督和制约的环境中生活。 要确定责任,全面严格治党责任不足,治党问题多,党员群众来信问题多的情况下,立即协商注意,认真批评教育。
上级领导推动下级领导,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委(党组)实行全面严格的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有确定的要求。 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承担“第一负责人”的职责,积极主动,探索创新对下级领导监督有效的方法,不要表面文案,不要“高空作业”,不正当地“挥手”。 开展常态化监督,精细化日常监督,推进全面切实执行严格的治党主体责任,确保一手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规范运行。
标题:普法:一把手抓 抓一把手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30/21152.html
上一篇:普法:锻造绿色快速发展钢筋铁骨
下一篇:普法:较真碰硬督 凝心聚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