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信念坚定 救死扶伤
本篇文章1352字,读完约3分钟
刘祺宝
习大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中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座谈会上的演说中,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世界上热爱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中日战争的宝贵援助和支持。
许多直接投身于中国抗战的各国反法西斯战士中,有很多支持中国医生的身影。 1938年,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延安,参加了中国人民中日战争。 之后,来自不同国家的医务人员也陆续来到中国,加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他们是献身于人类正义和进步事业的光荣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世纪80年代初,我特意去了德国北部的海滨小城迪亚哈根,访问了他们之一的德国医生白乐夫。 在随后的几年里,我有幸认识了很多和白乐夫有相似经验的应援华老师和他们的子孙。 我参与过画集《国际援华医疗队在贵阳》、文集《霜红叶——国际援华医疗队的故事》等作品的编纂,这些工作使我更加了解了这些援华医生们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绩。
他们理想高,信念坚定。 一位应援华老师的子孙告诉我,反法西斯的崇高理想信念使他们的父亲在80多年前来到中国参加抗战。 只有遵守这个信念,他们才能在严峻的战争时代强烈乐观。 以白乐夫为例,抗战期间,他率领医疗队辗转于广西、贵州、湖南、湖北、云南等地,救助前线伤员。 1940年6月,他接受任务去香港领取国际援助医药物资。 从香港回到内地的路上,他们不仅横穿日寇的封锁线,还截获了土匪的多次恐吓,渡过了困难的危险到达了安全地带。 他说过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险峻,都要遵守理想和信念。
他们救命救伤,功绩突出。 在业务中,应援华医生们从实际出发,根据地产,反复进行实验,提出了消灭虱子和治疗疥癣的简易有效的方法,改善了前线的医疗卫生环境。 通过训练和措辞的教学,支持中国的医生们,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医生。 他们中有人进一步殉教,长眠于中华大地。 罗马尼亚女共产党员科泽兰沿着丈夫科让道来到中国参加抗战救护,在工作中不幸病逝。 爱泼斯坦、斯坦福等国际朋友在各种场合都称赞过中国医生们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卓越表现。
他们是满腔热血,情系中华。 在图云关从事检查的德籍犹太人孟威廉不仅参加了中日战争,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呆在上海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 他在中国工作了将近30年,到了1960年代才回到德国。 1997年7月1日,在柏林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的音乐会上,坐在我旁边的八旬老人孟威廉兴奋不已。 现场响起《黄河颂》《松花江上》等歌声时,他禁不住流泪了。 1999年5月,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北约飞机轰炸。 93岁时,饱受重病折磨的白乐夫在给我的信中严厉谴责了这种不法行为,表现出了他鲜明的角度。 新中国成立后,波兰驻华大使馆外交官胡拉在湖南参观时说,在这里与中国人民生死与共,患难与共。
今年是中国人民中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我们永远怀念这些投身中国抗战的国际反法西斯战士。 在与声援中国外国医生后人们的广泛接触中,我深深感到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深切期待。 现在历史车轮不断前进,国际风云不可预测,有些人想后退,但他们改变不了历史迅速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要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彼岸勇敢地前进。
(作者曾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政务参赞、驻柏林事务所主任)
标题:普法:信念坚定 救死扶伤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30/21111.html
下一篇:普法:优质推进县级文芳阁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