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月饼“轻装上阵”,给节约和文化做加法
本篇文章995字,读完约2分钟
孔德淇
临近中秋节,吃月饼再次成为一年一度的“生活仪式”,现在“消除饮食浪费”的热度没有减少,月饼在从包装到尺寸的各种环节掀起了节俭风。 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超市,月饼纷纷“轻装作战”。 除了简化版的礼盒包装外,很多月饼只用纸袋和塑料真空袋包装,被称为“很棒”。 ( 9月20日《中国客户报》)
作为以前流传下来的节日食物,月饼还是大家礼仪往来的主要选择,但每年中秋节,月饼因涉嫌浪费而被公众“吊打”。 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提倡下,“送礼,有面子”的观念被节约之风取代了。 其实,社会上呼吁月饼包装的“负面”。 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限制商品过剩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规定了限制月饼过剩包装。 包括初期包装在内的全部包装价格的合计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但执行上有不完备之处。
今年的月饼市场从产品的设计、制作到包装,到处表现“舌尖的节约”,推进包装材料的环保化,将原本为了制作月饼内托而采用的pvc镀金吸引升级为pet、pp环保吸引。 或者将回收的饮料瓶经过专业的回收再生工艺加工成月饼礼盒。 或者发售30-50克迷你月饼,分量不到原来的一半,有望改善奢侈浪费等不治之症,提供环保的“对症疗法”。
当然,月饼的“轻装战”并不意味着“千人一面”的同质化。 以包装形态进行减法运算,是不妨碍文化意义上的加法运算,将传到舌尖的味道填充到舌尖的美味。 近年来,很多商家纷纷上市,在制作中加入了“国潮”的要素,使月饼更有中国的味道,以前传递文化,从而实现了广泛的传递。 “文创月饼”的横空出世,与现在流行的文化现象发生微妙的化学作用,不仅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诉求,而且与文化相结合,月饼的文化价值大幅度显现,使现代人对以前传来的节日的感情归属和价值认可
比较月饼市场的过度包装、风气奢侈等乱象,不仅要加强商家的自觉,还要加强社会的共治。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业整顿行动。 领域组织必须吸引生产和经营公司加强自律。 客户必须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对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向市场监督等部门通报。
以前流传的中秋月饼,以团圆、圆满形象的物化,寄托了“天涯共此时”的祝福。 曾经,月饼成为礼尚往来的工具,承载着太重的礼物功能,悄悄地改变了味道。 现在,“轻装战”的月饼卸下了礼物功能的重担,回到了以前流传下来的食物的本来身份,让顾客尝到了月下共品团圆的味道。
标题:普法:月饼“轻装上阵”,给节约和文化做加法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9/20709.html
下一篇:普法:重视学生,还是重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