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中国抗疫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特点
本篇文章1689字,读完约4分钟
张学博
国务院信息办公室于6月7日发表了《新冠防治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记录了中国防治疫情的辛苦过程,向全世界传播了防治疫情的自信和力量。
由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预防管理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也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大流行病。 作为对抗病毒、发出警报的第一个国家,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斗,我国疫情防控抗战取得了重大战术成果,成为控制疫情的第一个国家。 习大总书记说,对我们这样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很难! 确实,这一成绩的获得不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角度,而且揭示了“集中力量做大事”的制度特征。
这个制度的特征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使党中央能够全面指挥全党全国全军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应对共性危机。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统筹全局,制定运输计划,设立国务院联合防卫联合控制机构。 联防联合控制机构设立了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推进、外事、物流保障、前方就业等事业集团,分别由相关部委担任同志任意领导,确定职责,分工合作,开展疫情预防比较有效的合作 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家现代化医院以“中国的速度”成立。 持续的医疗物资和生活补给昼夜兼程,从全国各地乃至异国聚集到必要的地区。 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用万余张接诊床的集中治疗确诊轻症患者……这是党的集中统一指导制度的具体表现。
其二是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疫情发生以来,习大总书记多次发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控制疫情的蔓延。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不付出一切成本,全力救治患者,挽救生命,深刻地表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不按价格收益决定,决定武汉封城,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两个月左右基本控制疫情,这是人民至上,生
其三是单一制度的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自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以来,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和大统一制度。 从法律上讲,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不是联邦制或联合国。 单一制度的第一内涵只有一个主权,中央在与地方的关系上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中央也有支持地方处理问题的义务。 基于这样的关系,一方很难,从八方来帮助,汶川地震就是这样,非典疫情就是这样,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更是这样。 疫情发生后,全国31个省区市开始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反应,全国各战线各行业和城乡基层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 从武汉封城的决定到“一省包一市”的对口支援,这是因为中央有绝对的权威,全国可以调整物资、干部、医疗工作者等可能的资源。 综合地看海外,无论是欧盟成员国之间,还是美国州之间,都无法产生整体的应对机制。
其四是高效基层组织的特征。 基层组织的特征也被称为“自组织的特征”。 预防控制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技术上首先是隔离、测试、集中治疗三个方面。 隔离和测试在基础上依赖强大的社会组织团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社会管理层面全面推进网格管理,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社会网格员的系统,各城市社区和农村可以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暂时产生强大的功能。 在这次疫情预防过程中,很多地方细致地执行了各防控措施,把任务赋予人,把责任赋予人,发动了国民动员、国民参加的战斗“疫情”行动,构筑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从实质上来说,基层组织的特征依然表现为党的领导基层组织中政治同心圆的构建。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总结中国防疫制度的特点、经验,不仅为中国今后应对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且对疫情持续扩大的国家和地区也有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这次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再次说明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性。 任何国家都不能独立面对这样大规模的突发公共事件。 只有分享和合作新闻,才能尽快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人类共同敌人,早日战胜它。
[作者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标题:普法:中国抗疫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特点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6/19616.html
上一篇:普法:持之以恒革除不文明陋习
下一篇:普法:聚集合力,一再人民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