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法制网评:从一餐一饭做起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本篇文章984字,读完约2分钟
法制网络特约评论家陈佳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10月16日是第40届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也是全国粮食安全推进周。 “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齐增长、繁荣、共同持续、行动创造未来”,全国粮食安全推进周活动的主题是“坚定遵守中国茶碗,构建全球粮食安全”。 主题都聚焦于粮食安全,在整个社会建立热爱粮食的粮食意识,推动付诸行动。
时代镜头于1979年11月返回,第二十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的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明确为第一届“世界粮食日”。 从此,每年10月16日被称为“世界粮食日”。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目前有近7亿人遭受饥饿,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进一步威胁着1.32亿人的食物和营养安全。 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无论是“世界粮食日”还是全国粮食安全推进周,人们都期待着为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物力维难。 为了保护粮食安全,必须坚决控制浪费。 以中国为例,习大总书记坚决制止饮食浪费行为,提出切实培养节约习性的建议,有助于体现中国政府的高度责任感,减少贫困、饥饿及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要节约粮食,好好干是很重要的。 中国有14亿多人口。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积极行动,制作节约粮食的“大副本”,粮食安全也会得到更牢固的保障。 事实上,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家家户户以前传下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整顿浪费之风,“舌尖浪费”现象已经改变,勤俭节约已成风。
停止浪费,厉行节约,既是攻防战也是持久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每年粮食总产量超过0.65万亿公斤,人均粮食占有率稳定在470公斤以上。 但是,尽管粮食生产每年都是丰收的,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这必须抑制“舌尖浪费”,切实培养节约习性,深入渗透“以浪费耻辱、节约为荣”的观念,在整个社会营造浪费耻辱、节约为荣的气氛,使粮食节约成为生活的常态。
“丰年不忘灾害,厌倦则不忘饥饿。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冲击下,全世界的粮食供应链具有非常明显的压力。 在疫情的持续和极端气候天气等作用下,还进一步强调了制止浪费、厉行节约的现实意义。 在加强立法、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我们都应该从一餐一饭开始,摒弃餐桌奢侈浪费的恶习,培养良好的伙食费习性,争夺“光盘行动”的实践者、推动者,共同守护我们幸福的明天。
标题:普法:法制网评:从一餐一饭做起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6/1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