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新中国刑事法治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本篇文章3125字,读完约8分钟
□刘志伟商浩文
10月9日,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师大刑科院”)主办的“《人民教育家》高铭墅教授刑法教育思想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的指导及信息媒体代表等50名参加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出席嘉宾围绕高铭玄教授的刑法教育思想,从法学教育、刑事立法、司法、刑法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
一、教教育家的“最美的奋斗者”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认为,高老师经常用材料教学生,通过语言教学进行鼓励的诱惑,让学生感受到师道尊严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黄京平教授根据自己参加或协助高老师制作教材的经验指出,高老师在编写和制作不同水平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也充分观察了原因材料的教育。 比较电大、自学大学入学考试、律师通信、法官训练等教材,有独特的制作体的例子,展示了独特的知识传达方法和做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泽宪表示,高老师桃李充满天下的重要优势之一是“有没有教诲”。 他的课程对象不仅是本科、硕士、博士、博士课程后,还教过进修生、电大学生、公检法等司法部门的学生,都和同行一样上课。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与高铭暕教授20世纪80年代参与人民法院教材编写和课程相比,高度评价了人民法院教育行业为提高法官业务素质所作的重要贡献。
高铭板玄教授借鉴医学教育的研究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综述教学法,目前这种做法已被宣传,适用于刑法学乃至整个法学界的研究生教育。 童建明认为,总结教育法,将学生科学研究与教育评价相结合,是比较有效的教育部长的做法。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院长张远煌教授认为高老师重视科学,重复中国刑法制度自信的精神,重视从全球视野看问题,重视理论上结合实际的教育做法和研究方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莫开勤从高老师指导自己写博士论文的经验出发,深入指出高老师指导论文认真,措辞礼貌,标点符号、错字、漏字、措辞不当等。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韩逸教授进一步指出,高老师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很认真,对他自己参加的论文答辩会议也履行了责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高老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体现在指导学生论文上,也体现在他对课程的认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京平指出,高老师平凡中伟大的根本是准备一切课程,讲一切课程。 高老师曾经为了好的课,整夜准备上课到凌晨五点。 就像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卢建平教授说的,高老师一生看起来很淡定,一生在教师平凡的职场教人,做的也是淡定的事件,但这种一生平凡的追求成就了不平凡的功劳。
清华大学教授黎宏虽然自己不是高老师的入室弟子,但高老师在刑法学界并不困惑,在学术界的年轻人看来像自己的学生,关注并努力带领年轻人参加本科生的课外项目比赛,写了推荐书 中国政法大学的王志远教授认为,如果没有以高老师为首的老一代刑法前辈们的支持和牵引,中国刑法学界的人才梯队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
二、新中国刑法学体系的构建者和开拓者
北京大学教授储槐植指出,在几十年的一生中,高老师的刑法学思想为中国刑法学的构建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泽宪认为,高老师编辑的全国第一部统一编辑教材《刑法学讲义》和1981年出版的《新中国刑法的诞生》,为理解刑事立法和刑法学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料。 黎宏指出,高先生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计划教材《刑法学》出版于第九版,是我国刑法学的主要教材之一,影响了几代刑法学者。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曾粤兴将高老师的刑法思想总结为系统性、全面性和立体性。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教授吴宗宪结合高老师主编的教材和著作指出高老师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对犯罪学也有理论贡献,同时积极探讨社区矫正写刑法的重要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文华说,高老师鼓励扩大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的研究,实现刑事一体化,进行法学行业的融通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部长喻海松结合犯罪构成四要件和三层次的讨论指出,高先生在吸收西创造法治文明的基础上,重视中国本土的特色。 最高人民检察院二级高级检察官陈雪芬认为,对刑事案件,定罪最受益的是高先生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原理,这成为司法人员潜在的默示案件构想。
三、刑法立法的参加者和证人
高铭晬教授从头到尾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本刑法典( 1979年刑法典)的起草事业,同时参加了中国现行刑法典( 1997年刑法典)的修订研计划事业以及国家立法机关多年来的刑法立法相关事业。 高铭玄教授可以说是新中国刑法立法的参加者和证人。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周加海副主任认为高先生有献身的法治,为国家承担着为民的感情。 对于1997年修改刑法时的许多问题,包括削减死刑罪名,敢于发表和重复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为国家对人民的感情和法治、历史负责的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厅长罗庆东指出,近年来高先生就中国死刑政策、特赦、犯罪圈合理定义等重大问题向党中央、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了专业意见建议,直接提出了建议,为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指出,高老师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工委立法座谈会非常认真,自己写新闻稿发言。 在罪刑法定的基本确立、死刑减少等立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刑事司法文明的推动者
童建明说,高老师特别在意检察工作,1999年高老师受雇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第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以来检察机关有疑难案件的咨询、重大问题的认证,高老师总是不辛苦,每次邀请都来,带病参加
五、中国刑法国际交流的实践者
为了向国际推进中国的刑法,高铭板玄教授也离不开同样的工作。 他努力加强中国刑法学与国际组织、相关国家刑法学界的联系,向世界推进中国刑法学。 根据高铭板玄教授的国际声誉,国际社会防卫协会授予“切萨雷贝卡里亚奖”,日本早稻田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可以说是中国对刑法学的认识,也是对中国法治的贡献。 曾粤兴将其总结为高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即立足本国实际,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在国际上获得一席之地的爱国主义思想。
六、笔耕不中断,关注现实法治问题
童建明指出,习大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典礼上的演说中,对英雄模范有忠诚、执着、朴素鲜明的品格,高老师集中表现出这些优秀的品质。 高老师忠诚党,对人民爱,以为国家什么时候为人民闲得发狂,就像几十年一日,爱刑法学,老了,老了,改造了,老了座右铭,90岁的老年人依然
周加海认为高老师有严格、细腻、热心的自学精神。 90多岁的老年人还在不懈怠地继续学习,研究新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副院长刘志伟教授指出,高老师在晚上几分钟前阅读复印件,更改复印件,写东西。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副院长周振杰教授以高老师在获得贝卡里亚奖时为用英语发言而努力练习英语为例,认为高老师勤奋严谨。
七、阔达乐观、心平气和的生活态度
吴宗宪认为高老师的心理状态非常开放,积极锻炼,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广泛有趣。 周加海认为高老师的长寿一定和他内心的和平有很大的关系。 文革期间在医院工作也可以从法学向医学行业发表论文。 我们必须学习高老师的健康高尚乐观的生活态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政策研究室长张杰认为,高老师是个胸怀坦荡的人,高老师对人非常诚实善良,从未听说过他讨论过谁。 高老师用语言教书,使人感染,受到激励。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教授刘志伟指出,老师曲不离,热爱唱京剧,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正如童建明所说,大德者必寿。 我们高兴地看到高老师90多年了,身体安康,步伐坚定,衷心祝福高老师,像东海长水流一样祝福,比南山长寿,学术之树还常绿!
标题:普法:新中国刑事法治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6/1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