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跃升
本篇文章2283字,读完约6分钟
□超宽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行政诉讼法颁布30周年和行政复议法实施20周年,也是法治政府基本建设的冲刺年。 这一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基本为建设法治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效果是组织领导更有力,制度体系更健全,履行政府职责更全面,经营者环境更优化,政务公开、行政决定、行政执法更规范,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更有效等 法治政府的建设取得了切实的成绩,可以说基本上朝着建设法治政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了。 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是组织的领导。 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的建设事业,切实履行领导和主体责任,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 根据《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和责任审计工作规定》,地方各级党委履行法治建设的指导责任,地方各级政府和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的责任。 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第一负责人的职责,把建设法治政府放在事业整体的重要位置,努力形成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其他领导干部到党政机关全体员工的闭环责任体系,不履行或正 中央为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制作活动的意见》,通过培养法治政府建设的先进典型,发挥模范领导作用。 制定“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在分散民间之地由法治政府判断,转向具有领导性统一性的国家评价体系,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法律制度体系更健全。 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优质立法。 从立法项目的招募、立法过程中的合法审查和公众参与到备案审查和整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 有地方第一个立法项目主办制度,由公职律师、政府法律顾问、基础立法者、领域行业专家等人员全面审查立法项目,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要点加强行业的立法和撰。 年制定了外商投资法,扩大了对外开放,保护了外商权益。 修改了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推出了最初的综合疫苗管理法疫苗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城市物业管理法的评级变更为农村的“三块土地”改革,增加了许多创新规定。 加强规范化文件的管理和监督。 到年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基本实现全面展望,合法性审查前置与事后审查相结合的制度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
依法更全面地履行政府的职责。 为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全国各地完善责任清单,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比较集中的行政审查权,群众工作“一次清”、服务几个事项“不见”、“一网 “减证便民”和减税减费事业稳步推进,增进了大众的获得感。 另外,“证照分离”改革的全覆盖试验已经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展开。 大数据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融合迅速发展,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新闻化手段,并引起了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法治是最好的商业环境。 《优化商业环境条例》表明中央高度重视优化商业环境,对处理行政不作为、滥行、拖延等问题,创造公平、公正、诚实、遵守法律的“软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几个问题的规定》也是妥善处理行政协议纠纷,促进诚实政府建设的重要规范。
政府的新闻公开机制更完整。 《政府新闻公开条例》在实施11年后首次修订,修订后的条例为“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一般扩大自主公开的范围,确定不公开的具体情况,取消申请公开的前提条件,建立政府新闻管理的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年政务公开事业重点”,继续深化三大攻防战、“放管服”改革、民生要点等重要行业新闻公开,推进重要决策、重要部署执行和行政执法新闻公开。 另外,政务公开的清单化管理逐步实现全面覆盖,从“基本目录”向“全面目录”转移,从正面列表向负面列表管理转移。
重大行政决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得到了有力的推进。 年,国务院发布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通过“列举+排除”框架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的几个事项范围,细化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判断、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个法定程序,责任逆调查和终身责任 有些地方也发表了重大决策程序的规定和细则,规定了目录管理、意见听取、公开意见听取等辅助制度,追加了“廉洁性审查”规则,将履行决策程序与“容错机制”相结合,质量和效率、公众
行政执法的“三个制度”得到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显提高。 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程记录、重大执法决策法制审查“三个制度”改革,从年开始试行到年全面推进,再深入执行到年,适用范围日益扩大,效果也逐渐显现。 有些地方探索“大数据+行政执法”,建立流程化、规范化、透明化的执法新闻平台,执法全过程的网上记录,执法结果在网上公布,执法数据在网上统计,。 对规范执法资格、执法程序,防止执法权滥用、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等违法行为起重要作用,是通过技术手段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新尝试。 年,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解决多头执法的课题,在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行政复议实质上解决行政争议更有效。 截至年底,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226万件,立案审理199.7万件,审查186.4万件。 经过行政复议,约70%的案件实现了“破案”。 行政复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新闻化、专业化,日益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途径”。
展望年将开放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只争朝夕,不背韶华”,努力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政府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是新年的重大任务。
(作者是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
标题:普法: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跃升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6/1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