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0-12-20阅读:

本篇文章3158字,读完约8分钟

□法制网全媒体记者吴晓锋战海峰


5月18日,涉外法治专业人才考虑标准研讨会及第三届法律英语证书( lec )考试专家委员会聘礼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 会议由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主办,来自司法部、全国律协、国内知名律所及数十余所高校的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会议专家以中兴事、华为事为例,指出采用的法律诉讼团队都是美国律所的律师,中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严峻的现实,中国的法律服务游离于国际法律服务的边缘,英美律所为法律服务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会议专家一致认为,涉外法治专家应该是忠于中国国家利益、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解决涉外法律事务、能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中国的法律服务徘徊在国家法律服务的边缘


“今年年初,全国初步统计显示,涉外律师7231人,仅占全国律师总数的1.8%。 ”司法部律师业局涉外介绍港澳台处处长刘华春。

至少进行过三个涉外事件或项目。 在具有海外律师执业资格的海外法学大学接受法学专业的教育,并在海外律师事务所从事至少一年以上的法律实务。 刘华春说,如果满足三名涉外律师的统计标准中的一个,暂时被视为涉外律师,其实这个标准不高。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中国的法律服务依然徘徊在国际法律服务的边缘。 ”刘华春说。

据统计,全国7231名涉外律师中,能从事跨境投资收购业务的有3528人。 能从事双反双保业务者559人。 能从事涉外知识产权业务者1419人。 wto机构能够独立解决案件的有331人,境外上市法业务1322人,海事海商业务986人,境外仲裁机构办理代理业务的有1186人,境外仲裁机构仲裁员272人。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第一批优秀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西南政法大学等22所学校成为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目前,22所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主要阵地。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在大学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同时,在全国律师领域也提出了涉外高素质律师领导人才培养计划。 全国律协涉外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宁宁在发言中说,年,全国律协建立了348名涉外律师人才池,年扩展到633名。 从年到年,共派遣6期234名律师到德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集中海外实证训练和实习。 今年新的选拔也在进行。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需要高端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涉外法治人才是指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解决涉外法律事务、能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商文江在发言中指出。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商文江认为涉外法治人才需要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有国际视野,能熟练使用外语,能在国际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另外能进行更有效的交流和谈判,精通外语,特别是英语。 二是精通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维护国家利益。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涉外法治人才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法律外语能力的培养,仅靠法学院是无法实现的。 ”商文江应由外语系承担法律外语能力培养的重任。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涉外律师人才作为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华春结合工作说我国涉外律师至少需要具有一些特征。

首先,数量足够了。 尽管我国的律师人数已经达到了43.1万人。 但是,其中涉外律师人数只有7千人,如果入选标准和条件更高,数量就更少。 第二项业务必须精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需要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法律规则的涉外律师。 第三要精通外语。 在法律实务中,精通外语,至少以外语为实务语言,用外语处理案件,查阅相关的法律文献,进行谈判,向当事人说明证明。 涉外律师还得门类齐全。 在实践中,国际投资融资、跨国企业重组以及重大的国际工程项目,只有少数人能做,随着“一带一路”提案的推进,这种人越来越不足。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学者建议设置“法律英语”专业的


“学法律的人很多,学英语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熟练掌握法律英语的人很少。 ”司法部司法合作交流中心主任孙勇要坦率,涉外法治专家要精通外语,特别是法律英语。 不是把法律和英语分开,而是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律英语教育和测试研究会会长张法联指出,法律英语是涉外法律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是涉外法治专家的必须阶段。 因此,涉外法治专家的培养应该从法律英语语言开始。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也认为,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法律英语是融合法律思维和英语语言技能的学科体系,不仅仅是课程,也不是字面上的“法律+英语”。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张清认为法律英语是以英语为基础的,是英美法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规章性质的语言变体。 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设置“法律英语”学科专家,系统学习法律英语,真正满足社会对涉外法治人才的迫切诉求。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目前,中国法律专业和外语专业不太融合,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宋云博表示,第一个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是缺乏顶级设计。 第二是协同重视,包括社会、国家、地方的协同重视。 第三,缺乏包括领域、专家委员会在内的具体操作规程。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元庆也认为,如果在科学研究评价方面能给予外语老师,特别是从事法律英语教育研究的老师包容和空间,也有可能极大地促进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经过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为了加强和扩大现有法律英语专业点和学科点的建设,应从国家战术高度出发,加快法律英语专业的设置,提高法律英语人才培养力,推进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培养。 因此,本科部门之间需要横向合作,创新培养机制。 例如,设置法律英语双学位专业,学制5年( 3年法律英语专业+2年涉外法律)。 或者法学院设置涉外法律本硕连读专业,学制6年( 4年法律英语专业+2年涉外法律),另外,加强涉外政府部门、涉外公司、涉外律所与具备师资条件的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不重视涉外部门对相关员工的涉外法务能力训练事业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在改革中必须不断完善lec考试体系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专业法律英语考试,法律英语证书( lec )考试是衡量涉外法治人才英语水平的标准。

目前,lec考试以其科学合理的测试设计和整体良好的可靠度、有效性、实用性和后效应作用,成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英语水平的权威说明,同时得到了更多的英语国家法学院的同意。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提到lec考试的重要作用,张清在发言中说,法律英语行业很多,如何有效地考察学生和法律工作者的法律英语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教师和相关机构面临的棘手问题。 国内各主要学科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水平考试或职业考试。 比如英语专业是专业四、专业八,法律专业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因此,lec考试的发售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涉外机构选拔人才,还可以说明涉外律师的专业水平,间接促进法律英语的学习。 ”张清说。

司法部研究室3处处长张鹏飞肯定了现在lec考试的重要作用。 “现在的lec和考虑标准的定义实际上是法治人才培养的一纲,必须以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标准。 lec考试的影响也很大,希望将来能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和招募的必要条件。 ”张鹏飞说。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根据实践的需要,如何改善lec考试的测试题型、考察复印件等是这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涉外法治人才的内涵,科学设计课程、测试是指导。 ”张法连声说。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庆林也认为,lec考试是涉外法律人才的考虑目标,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考试体系。 “这种合作不仅为各高校教师有无互通、共享资源,还为许多老师和学生报考提供广泛的学习和训练支持,进一步充实,法律英语证书考试影响很大,有领导作用。 ”马庆林说。

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标题:普法: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在渝举行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0/17394.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