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牵住英雄的手 记住来时的路
本篇文章3394字,读完约8分钟
从第1197名到第575名,这是特殊群体从年到年的人数变化。
据公益组织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仅湖南就有622名抗战退役军人死亡。
几天前,志愿者老鱼发现了一张旧照片。 那是2009年在长沙,27名中国远征军退役军人在湖南退役军人家的帮助下聚集在一起拍的纪念照片。 今年8月27日晚,照片中的退役军人在黄天去世。
至此,照片中的长沙籍远征军聚集在天堂。 老鱼在微信的力矩上这样写道。
对老鱼和志愿者们来说,世界上最残忍的是时间,他们面对一群平均年龄95岁的抗战退役军人,他们为所有退役军人留下了手印,留下了恰当的印记。 有时,他们反复寻找困难确认退伍军人的住所并赶到当地,但退伍军人在前一天去世了。 在有些情况下,退伍军人的手已经捆不住伸出来了,所以只有5分&hellip印在纸板上。 …
他们只有和时间赛跑,牵着英雄的手,才能记住来的时候的路。 碑文说一个手印是荣耀:一个手印是荣耀。
年8月,在湖南平江县城关镇铁路巷123号普通人家里,86岁的退役军人鞠文业把右手小心翼翼地贴在纸上,盖上了鲜红的手印。 等印迹干了,志愿者苏东小心地把它放在包里,不要折叠。
鞠文业于1944年入伍山东省后,分为八路军胶东军区14团。 当时下半年,他在山东省多次参加对日作战,留下了八个弹痕。 他当时的副排长是有名的抗日英雄任常伦,当时十几岁的楚文业在子弹击中后,和战友们一起和日军组成刺刀,目睹了任常伦的壮烈牺牲。
留下手印那天,苏东第一次见到楚老。 老人感动地想起了那一年的故事,眼里含着眼泪。 他说能成为任常伦英雄连的一员是自己一生最大的荣耀。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亲历者谈论八路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战斗。 苏东说,当他留下这个手印时,他认为自己聚集了宝贵的荣耀。
之后,鞠文业被纳入湖南退伍军人家的照顾对象,苏东经常去看望他。 每逢中秋节、端午和春节,我总是和老人说话。 去年楚文业去世了。
老兵阳洪隆的左手手印能清楚地识别中指和拇指的缺口。 18岁的阳洪隆参加了雪峰山的会战,勇敢地受伤了。 退役军人钟振权的手印只有八根手指,在安徽和日寇战斗时,他的左手食指和中指被炸毁,成为八根手指英雄&hellip。 …
湖南老兵家的志愿者们找三湘四水,为了印尽可能多的退伍军人的手印。 他们有时和时间赛跑,反复寻找困难确认退伍军人的住所并赶到当地,但退伍军人在前一天去世了。 有时,退伍军人不能缩手缩脚地伸出,所以印在纸板上的只有五分,他们可以换成最柔软的纸,尽量让纸和手掌接触。
我们正在想办法给抗战退伍军人做点记号。 最初想出了专辑,但由于经费原因,我们决定留下手印。 湖南老兵家的负责人老鱼说,留下手印有纪念意义,是一个钱少的方法,我们的经费很宝贵,所有的钱都必须直接花在老兵身上。
年,老鱼带着1207名退役军人的手印来到四川省,把它们捐赠给了建川博物馆。 之后的两年间,收集退伍军人手印的努力一直在继续,现在湖南退伍军人的家正在收集1345名退伍军人的手印。
所有的纸质手印都是荣耀。 牵手:给退役军人的暮年增添温暖
志愿者苏苏的脑海里,在深秋的太阳里,96岁的退伍军人陈德兴坐在家里的晒黑谷坪上,眼球上志愿者们忙着,新家有点垒高,他身后是被大雨打碎的黄泥老房子。
年6月,湖南老兵家的志愿者在长沙县黄花镇银龙村拜访了96岁的陈德兴老人。 他是国民革命军第88师的迫击炮连战士,是电影《八佰》说的团队。
当时陈先生得了重病,家境贫寒,带状疱疹等疾病的痛苦折磨着老人。 志愿者们从村子里接他,老鱼表达了很多联系信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陈老打开了绿色通道,为其诊疗。 仅仅一个半小时,志愿者就为老人筹集了17000元以上的捐款用于医疗救治。
住院的20多天里,陈老家人很少,所以不能雇护士,志愿者们请自己轮流看护。 值班最多的是年轻志愿者小林,她给老人喂水吃饭,洗脚,无微不至。 陈先生说小林比孙女更亲。
此外,老鱼、苏苏、小林等人又筹集资金,给一生不住砖室的老人盖新房,打好基础,搬砖,搬木材,拌砂浆… … 正好三个月,陈先生坐在晒黑的谷坪上,满怀希望地看着房子长了一点。
但是那天陈老生命中了最后一个夏天。 新居竣工前九天,陈德兴去世了。
今年8月在《八佰》上映。 在电影院的观众席上,老鱼流下了眼泪。 他的眼泪点和很多人不同
电影有场景。 在四行仓库补给了一点物资后,士兵在猪腰子型的饭盒里喝酒干杯。 看到这个,他眼泪汪汪的,停不下来。 他想起五年前在陈老家看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饭盒。 那是家里徒四壁的房子里,唯一能和当时的武器师钓上来的东西。 伤痕累累的军用饭盒,是陈老一生光荣时光的见证。 鱼先生说。
也是年,老鱼和志愿者伙伴们从湖南出发,将沉重的91岁退伍军人庶长发送回家乡重庆。
1949年,军官易祥与国民党一起败退台湾,行前将妻子和幼子托付给自己的应届生,当时25岁的庶长发。 易祥委托俞长发照顾妻子。
这个等级是66年。 易祥再也回不去了,庶长发位于易祥的故乡湖南邵阳县,照顾易妻和两个孩子的一生,终身未婚。 年,重病的他对湖南退伍军人家的志愿者说:离家77年了。 我想回家看看。
湖南老兵家向社会招募拖车,让厢老在路上睡觉,车跑了600余公里,回到了重庆彭水县。 路上,厢房总是鱼,老家前面有一棵大柿子树,小时候经常吃,如果能再吃一口,这辈子的心事就好了。
回家的晚秋是柿子熟的时候了。 到了村子,虽然已经没有老家了,但是看到了展馆建的柿子树。 志愿者们急忙找长竿,掉了几个柿子。 老鱼半跪在轮椅旁边,让老人吃柿子,老人吃了第一口,眼泪汪汪的。
回家三个月后,俞长发去世了。
除了一张手印,采访中还有很多关于这种暮年愿望的故事。 除了一点故事赢了时间,还有一点故事。 这将是永远的遗憾。
时间太残酷了。 志愿者苏东说,我只是想做更多,想做更多。 追踪:不要让英雄埋没在红尘深处
湖南老兵家的成立,源于突然的离别。
2005年,这个公益组织雏形是一群走在村子胡同里的驴友,在湖南岳阳深山认识了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退伍军人潘振华。
当时老人失明已经15年了。 他腰系长绳,另一端绑在家里,上山拾柴,拉绳子回家。 志愿者们找到了老人,送了大米、肉、油等。 老人有个儿子,搬到山下住,但他不想和儿子一起下山。 家人有时只能上山探望。
原来,在新墙河一线的战斗中,潘老所在的中队拼命抵抗,只有三个人幸免于难。 他是其中之一。 战友们都在那座山上牺牲,老人决定留在山上,为战友们守灵。
2008年,驴友们再次去看望潘老,但得知他死了。 一次出门,腰绳断了,他永远倒在山上。
潘老离开了,悲痛的驴友们决心把分散在各地的志愿者力量整合到正式的公益组织中,在退伍军人有生之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照顾。 湖南老兵的家,当年正式成立。
到2010年,自愿参加的志愿者扩展到三湘四水,志愿者网络扩展到湖南大部分地区的县。
他们与民政部门等取得了联系,通过数据核对,去寻找所有乡镇、农村中耀影年的老人,访问了1945年之前14岁以上的老人,通过媒体发出了寻找退役军人的信号。
志愿者的足迹穿过偏远的农村和人迹稀少的深山,敲打着陌生人的家。 年,他们发现了1960名生活在湖南的抗战退役军人。
湖南老兵家准备的各种物资、慰问金等礼物中,老兵们无一例外最喜欢廉价且印有抗战老兵四个字的t恤。
志愿者蓝冰说,与物资和慰问金相比,退伍军人最关心的是对他们的赞同和尊重,有些退伍军人,t恤白洗也穿。 有人不敢洗,也有人害怕一洗就没字了。 另外,退役军人在寒冷的时候穿着短袖t恤,不管家人怎么劝都不肯穿衣服。 因为我不想要&lsquo。 抗战两个字藏着。
黄昏之年的老人,对烽火连天的回忆,有些许顽固的重复,这是他们最重要的荣耀。 苏东说,爱退伍军人的志愿者们所做的就是保护这份荣耀,让更多的人知道。 我们民族从来不缺英雄,不要把英雄淹死在岁月长河里,这是我们各自应尽的义务。
老鱼的儿子刚满17岁,年幼的名字叫抗抗。 13岁时,在父亲的帮助下,抗抗在母校长沙市成立了湖南省第一个抗战退伍军人少年组织湖南退伍军人之家抗爱兵班。 抗抗和一时00后的同学一起照顾着每年5名20后30后的退伍军人,现在有2人健在。
对老鱼来说,获得年轻一代和英雄,听历史记住,在更深的意义上记住父母,一定记得痛苦。 知道来路,知道前途。 (记者袁汝婷,周勉)
标题:热点:牵住英雄的手 记住来时的路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6/49324.html
上一篇:热点:在上海追寻淞沪抗战的印记
下一篇:热点:一场战斗刺死3名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