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记者举报10分钟后就遭威胁舆情注意
本篇文章4102字,读完约10分钟
舆论背景
9月12日晚,“问政山东”栏明确表示在青岛平度市田村南非法排放尾砂,记者向平度市田村镇的安监通报了情况。 通报大约十分钟后,记者接到了神秘威胁的电话。
当地应急处置人员泄露了通报者的消息,突破了在一些地方应急处置的应急底色可能不是解决的当务之急,而是暴露的当务之急。
举报人的消息被泄露和威胁的舆论引起了公众对举报人制度和一般大众监督权的广泛关注和酷刑。
舆论过程
1、记者通报10分钟后接到恐吓电话
青岛平度市田村镇宝落村村以南5600米处有非法排放的露天采坑,尾砂不经过管道排放,对主水库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记者将其通报给了平度市田村町的安监,约10分钟后,记者接到了通报者的电话。
记者:谁?
神秘人:我是平度。 没有济南人吗? 你有电话说我在这个地方工作是违法的,对吧?
记者:是的,我要通报这件事。 你在哪里
神秘人:我叫田庄。 这个工厂是我的。
记者:你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
神秘人:不要在意我是怎么知道的。 哈哈哈… 我已经知道你的电话了。
到底是谁泄露了记者的消息?
9月12日,《问政山东》节目揭露了平度市田村镇尾矿的违法生产问题后,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常务副市长薛庆国第一时间发出批准标志,要求平度市立即采取行动,市紧急管理局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执行,确保事情调查处理迅速、严格、高层警卫处理。
严格调查尾矿非法开采等问题,确保危险性的纠正。
严格调查相关人员违纪问题,追究责任。
严厉调查相关人员恐吓举报人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打击。
2.全面展开事件调查处分的员工摘除泄密者
这个舆论一向媒体公开,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平度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彻夜召集紧急管理局、综合行政执行局、自然资源局、公安局、纪委、田村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研讨会。 全面部署曝光问题调查、整改工作,组成联合调查组,要求层层压实责任,迅速查明事件真相,掌握问题整改工作。
青岛市紧急管理局的主要领导和平度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两次率领调查组赶到现场。
现场调查显示,这里不是生产运营尾矿,而是废弃尾矿砂石堆场,公司将部分堆场清运平整,建设石子加工厂。 调查组初步调查整夜废弃尾矿砂石堆场存在的问题风险,对调查处置商进行现场研究部署,确定相关部门的责任,各部门结合事业责任进行调查和执行。
平度市综合执行局命令该公司拆除已建成的石头加工设备。 田庄镇政府命令该企业立即停止所有作业活动,设置警告标志,打扫现场。
平度市纪委、公安局分别对涉嫌泄露举报人消息、威胁举报人的人的身份和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取证。
目前,涉嫌威胁记者的公司工厂主和泄露消息的应急处理员工,身份很清楚,他们有青岛政润来建筑材料有限企业总经理秦新某和田庄镇应急处理主任在某。
记者把举报电话挂在当地安监后,非法生产者所在地城镇应急处理主任在某处,马上把举报人的消息泄露给了涉事矿所在地村支书秦承某,秦承某又向自己的亲兄弟、矿工秦新某泄露了消息。
3、山东省紧急厅秘密通知通报情况。
这个舆论在引起社会关注后,为了切实保护安全生产通报者的合法权益,坚决阻止和认真解决报复、陷害通报者的行为,确保安全生产通报受理处分全过程的保密,9月18日,山东省紧急管理局表示:“安全
《通知》要求确定保密复印件,完全安全生产通报保密事业制度。 机密复印件包括举报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办事处、联系方式、互联网ip和其他可能导致举报人个人新闻泄露的复印件。 例如通报的信件、电话记录、网络消息、其他多媒体通报新闻、通报者提供的影像、音像制品的证据等。 上级、政府其他部门及本公司领导提交有关通报业务的信、信,包括批准标志、手稿、原件和复印件等。 本部门制作的安全生产通报记录账簿、通报处理书及转发函等。 举报人得到奖励的情况等。
《通知》严格限定了掌握举报人消息的员工范围,举报资料由一名员工专门保管,举报资料必须留着文件查阅。 调查员或者其近亲与被通报对象或者通报复印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 在接收、整理通报新闻的全过程中,不得擅自摘录、复制、扫描、拍摄、扣押、销毁通报资料。 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举报人的个人消息和其他举报消息。 不得擅自将通报资料传达给被通报机构、被通报者或其他有关机构、人员。 不得对匿名举报的书面资料鉴定笔迹。 在调查验证情况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采用突击检查、暗调查等方法,事先不得向被调查机关和人员通知有关审计复印件,不得出示通报资料的原件或者复印件。
《通知》强调实行举报受理人泄露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应急部门的员工因故意或过失泄露举报人的姓名、住址、电话、举报复印件等消息,或将举报消息交给被举报人等泄露的,给予相关举报受理人注意谈话、批评教育、命令检查等解决办法。 涉嫌违反纪律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解决。 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移送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分。
此外,举报人向紧急部门举报后,本人及其近亲受到报复或打击,要求紧急部门保护的,紧急部门必须迅速进行验证,向关联公司说明或证明。 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应急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立即采取措施制止,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通报因公司错误而解决的,应当建议有关公司纠正。 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应当协调救助有关部门。
另外,《通知》对于打击被举报人报复、让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报复的行为,紧急部门必须依法将相关公司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移送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涉嫌违反纪律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解决。 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举报人及其近亲受到打击报复,造成人身伤害、名誉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支持向被举报人提出的赔偿请求。
舆论注意
1、举报人制度备受关注
记者发现非法排放的露天采掘场后,将情况反映在该镇的安监上,安监职员一边以无人施工为理由掩饰,一边转身通报新闻和记者的电话号码向相关公司明确,记者通报不到10分钟,发出恐吓电话
矿山非法排放的问题,是在记者意外发现之前,本身监督失明的体现。 因为接到通报线索后,当地监狱部门应该迅速应对调查。 但是,对公司违规的应对迟缓、泄露通报、协助解决问题的人们的高效迅速的应对,不可避免地会怀疑背后是否有好的共同体。
有趣的是,接到通报的镇应急处理主任最初向尾矿库所在村的村支部书记泄露了通报消息,村支部书记和厂主正好是亲兄弟。 这种关系的存在揭示了通报新闻迅速传播的秘密。 很明显,从职能部门的关系网络避难,在公司的违规排放和抵抗监督上触底。
通报非法生产十分钟后受到威胁是基础生态的缩影。 另一方面,在封闭狭窄熟人的社会结构下,家族把持地方秩序的结构相当常见。 就像这次,亲兄弟一个人是村支书,一个人是公司的厂主。 另一方面,由于位于监督网络的末端,基层容易形成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司沈瀣一的共同体结构,共同拒绝外部监督。
其实到目前为止,关于保护举报人已经发行了相当多的法律规章文件。 例如,早些时候,最高检察院发行了《关于保护公民通报权利的规定》。 另外,在年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共同发行的《关于保护、鼓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一些规定》中,如下所示。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前腿通报后腿新闻泄露的事情并不少见。
举报人的权利没有保障,至少地方遵循的社会管理构想证明是处理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处理问题。 特别是处于执法压力难以放射的末端,公司的违法生产行为在人情互联网、业绩考虑等因素下,容易受到纵容保护。 为了处理问题,体制内以前的传输方案不一定有效,必须通过外部通报来突破。
2、泄露者如何被追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其实,举报人消息泄露的信息并不少见。 例如,广东省吴川市计巴镇党委、副町长宁伯承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取出大众的实名通报,让别人拍照带走,将其实名通报传达给了社会。 通报者的身份明确后,受到具有黑社会背景的通报对象家属等的警告,感到压力。 另外,8月28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发现国内无证经营的搅拌站在深夜暗中开工,立即以实名向当地环境保护局通报。 但是,记者刚用实名报案,当地环保局的员工就把记者出卖给了被报案者。
刑事诉讼法第49条、刑法第308条与举报人、证人进行了大致的保护规定。 年《关于保护、鼓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进一步确定和完善了比较举报人消息的八项严格保护措施。 此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28条的规定:泄露、扩散或勘探、窃取党组织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巡视视察等尚未公开的事项或其他应该保密的复印件时,给予警告或重大警告处分。 情节严重的,取消党内职务,留党看处分。 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的处分。
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是公权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大众举报是社会监督和反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故意泄露举报人消息,已经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处罚,决不姑息。 这直接体现了反腐败的决心和诚意。
记者通报10分钟后接到恐吓电话,泄密者已经被调查。 因此,如何对泄露者负责、被高高举起,舆论冷却后轻轻地落下,成为舆论发生后普遍关心的焦点。
3、舆论背后有监督管理的失败
据山东省官方媒体报道,山东省共执法检查公司97.6万次,罚款5.9亿元,但今年9月初,山东省对16市安全生产的异地执法检查立案了486件违法行为的处罚。 截止到9月4日,全省市县二级紧急局派出执法小组2522个,出动检查员8235人、检查公司3430个,发现问题21356个,发行执法文件4625个,责令暂停生产35个,立案处罚304个,
根据 以上的统计和新闻,山东执法检查的力量不能说不太大。 但是,平度市田村町的非法尾矿依然存在,也是当地相关部门应注意的地方。
泄露者已经被揭发,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但追究和反省不止。 要反思如何进一步维护举报人的正当权益,反思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管理,特别是监督规范水平。
真正彻底的要求末端管理的清朗,不仅要暴露舆论,还需要实行普通民众手中的监督权,真正保护民众的合法监督权。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齐鲁网、红星信息等)
标题:热点:记者举报10分钟后就遭威胁舆情注意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2/4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