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中信银行泄露顾客交易流水舆情注意
本篇文章3475字,读完约9分钟
舆论背景
最近,中信银行非法向大客户提供个人账户流水,再次把个人金融新闻泄露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舆论发酵,中信银行道歉进入热搜名单,只有微博上的阅读量突破了4亿。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流水的重要性不亚于个人征信消息,一旦泄露,特别容易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形成电信诈骗、金融欺诈等违法犯罪。
舆论
5月6日,脱口秀演员王越池(艺名池饰)在微博上发表长文,公开了笑果文化和给中信银行上海虹口分店的律师信。
池在长文中说,去年发现违反笑果文化,拖欠了很多对应报酬,但在提出异议后,笑果文化停止了所有的演出活动。 由于没有达成和平解约,双方走上了仲裁之路。 池塘希望支付笑果文化拖欠的报酬,但笑果文化使池塘损失了3000多万元。 在争端解决过程中,笑果文化向池塘发送了一些事件资料,其中包括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
池说,笑果文化没有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也没有司法机关的调查令,可以从中信银行收到近两年的流水。 他打电话问中信银行,对方的回答是符合大客户的要求。 不会吧‘ 笑果文化随时可以为企业数百名员工保密吗? 中信银行能随便给千万顾客个人隐私吗?? 池表示,向公安局通报,向银保监会等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了投诉。
池塘在律师的信中说,笑果文化和中信银行都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他要求这两个机构停止违法行为,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并在公开媒体上道歉。
池微博发行后不久,5月7日凌晨1点左右,中信银行在官方微博上向池子发行了道歉信。
中信银行最近在上海‘ 笑果文化联系开户分行,要求员工王越池支付劳务工资记录时,该行员工没有严格按规定处理,提供了王先生的收款记录。 对此,我向小王郑重道歉!
中信银行说,根据制度规定处分了相关员工,解聘了分店经理。 他还说,中信银行在保护顾客新闻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流程,但个别员工没有严格遵守制度。 反映出个别机构缺乏制度的执行。 它会全面检查,不会再发生这样的问题,切实保护金融客户的合法权益。
某银行领域的人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卡号和身份证号码,银行员工确实可以在系统上查询顾客银行的流水明细,这需要主管的授权,而且留下痕迹。 通常,普通员工不怕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随便查询流水。 这一定是违规操作。 现实中,顾客本人拿着身份证来到网站,或者验证后用电子渠道查询印刷明细流水。 公检法纪委监察委员会等权力机关要求银行进行合作调查的,需要两名员工拿着证明书和公函处理。 银行通常向对方商家确认,明确人员身份无误后再处理。 无论如何,都证明中信银行虹口分行的内部权限管理有问题。
5月9日,银保监会客户权益保护局正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始起草调查程序,严格依法进行调查。
根据银行保监会顾客权益保护局公告,今年3月,中信银行未经顾客本人授权,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银行账户的交易明细,违反存款人保密的大致情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银保监会的个人新闻保护进行监督
舆论注意
1、个人新闻泄露,被滥用已久
个人账户的流水不仅是一系列数字,而且是个人收入和费用的记录,与很多个人隐私新闻有关。 中信银行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这些消息提供给第三方,不仅偏离了领域规范,而且将法律视为无物。 和最近公布的中国银行原油宝风波一样,迫切需要人们对银行的信任。
因此,这个舆论在网上发酵后,舆论的焦点之一是对个人新闻可能在金融机构泄露的担忧。 目前我国个人新闻保护法尚未正式出台,只是刑法、民法通则等法律对个人新闻保护作了一些规定。
其实,个人新闻的保护从10多年前就引起了民众的重视。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为比较个人新闻保护的现状专门组成了课题组,在北京、成都、青岛、西安四个城市进行了调查,结果使课题组成员大为惊讶。 他们把我国个人新闻的滥用情况大致归纳为以下类别:第一是过度收集个人新闻。 二是随便公开个人新闻。 三是擅自提供个人新闻。 因此,在调查中,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公众赞成加强个人新闻保护的立法事业( 99.3% ),政府部门加强个人新闻保护法执行,严厉打击个人新闻的滥用( 99.3% ),设立专门机构滥用个人新闻
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委托相关专家起草个人新闻保护法,2005年专家建议书完成,提交国务院审议,开始了保护个人新闻的立法程序。 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呼吁。 这都是相当程度的折射,我国公民的个人新闻泄露和滥用,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甚至成为社会公害,加快立法步伐,制定个人新闻保护法刻不容缓。
因此,关于现在个人新闻泄露的问题,例如年6月施行的网络安全法、个人新闻保护法已经纳入了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计划,《儿童个人新闻网络保护规定》
中信银行泄露顾客个体的流水也不是第一次。 例如,中信银行太原分行在年受到过行政处罚。 处罚的原因是不同意查询个人或公司的信用新闻。 同行被罚款50万元,直接负责人侵犯公民个人新闻移送公安机关。 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也查询了顾客关联公司的信用报告,因未按规定取得报道主体的书面授权问题等,被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分行处罚6万元。
银行的业务只有依靠信任才能维持。 用户基于信任,希望把储蓄、交易新闻、身份新闻全部交给银行保管,但这次中信银行的操作使这种信任变得乌有。
2,网络舆论字段上如何愤怒
本来由于艺人和笑果文化企业的经济纠纷,最终发展成了中信银行的刷屏事件,但与网上中信银行泄露了顾客个人银行的流水的评论相比,舆论中几乎出现了一边倒的愤怒之声。
北京青年报宣布,公众对这一新闻泄露事件的关注超过了池塘与笑果文化之间的纷争本身。 现在公众脑海中最大的疑问不是池塘和笑果文化之间发生了什么,而是对保护顾客个人隐私有最高标准的银行,为什么大宗顾客可以打招呼,轻松提交另一位顾客的账单?
根据新华网评论文案《合理合规法是银行所有业务的基础》,银行关系到客户的个人新闻安全和财产安全,每个环节不能出现一点错误和错误。 合理、合规、合法、按过程操作、按规则工作,是有根据、有法律、银行一切操作、一切业务的基础。 用资金的多少来平衡服务方法,甚至为所谓的大顾客开口,是违背领域规范和职业训练的。
在银行对于顾客标准区分服务,通常我们可以在柜台感受到。 vip渠道排队的人很少,普通客户窗口排队的人很多,稍微大一点的客户由专业经理在办公室接待,确实是差别对待。 确实,大顾客可以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储蓄、流动资金,但别忘了很多小顾客是银行储蓄的基础。
在这个舆论中,中信银行贫穷是有钱人,不想关注中小金融客户的利益需求,因此成为引起舆论愤怒的原因之一。
3、舆论引起了数字时代新闻安全的不安。
年4月,100万份金融客户数据在暗网上销售引人注目。 据说国内的226万张银行卡数据在网上销售,与中国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卡数据和平安集团的保险数据有关。
之后,与事件相关的中国平安、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在接受采访时否认是数据系不法分子伪造的。
早于 年1月,多家银行app因涉嫌违反隐私而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解决中心提名通报,涉事银行包括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内蒙古农信、内蒙古银行、海峡银行、鄂尔多斯银行。
另外,据报道,黑市上有人主张用2000元查一个月的流水。 据银行领域的人说,理论上如果是银行的员工,如果有内部的认可就可以查询。 现在,根据公开报道和银保监会的表现,销售的新闻多由黑客伪造或拼凑。 有些真实新闻的泄露多是私人的,是银行员工为了谋取私利而参与的黑市交易。
年,公安部调查了4.68亿个人身份新闻的泄露情况。 保护市民的个人新闻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也关系到大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让个人新闻保护更放心,让人民大众更放心。 这暴露了中信银行个人流水的泄露也暴露了现在网络中数据和新闻的安全依然有很多漏洞,如何保证数字时代、新闻的安全,也是这个舆论引起社会普遍不安的问题之一。
舆论评价
中信银行泄露顾客个人账户的流水好像是普通的小事,引起了舆论的骚动,发出了谴责的声音。
其实,舆论的背后,是近年来个人新闻不断泄露,被违法犯罪集团利用的不满和担忧。 中信银行的应对也很及时,正式道歉,但对中信银行的一般道歉没有付钱。 因为与互联网公司相比,负责客户存款、交易等数据的银行应该有更严格的新闻安全防火墙。 因为这些数据非常敏感,一旦泄露就无法想象结果。
但是,新闻安全表明,中信银行客户个别账户的漏水证明书即使是防守严密的银行机构,也不能以意外的方式轻易得到遵守。 因此,暴露的隐私保护的薄弱再次敲响了警钟,也给了其他银行机构强烈的警戒感。
现在,在新闻安全方面,国家正在大力完善整个领域,以前新闻泄露的各种脆弱性也混杂着许多不正当的好处。 因此,公民的新闻安全,无论是法律之外,还是银行机构,还是互联网工作企业,请大家一起去重视,确保合法合规稳定地进行。 (资料来源:新华网、北青网等)
标题:热点:中信银行泄露顾客交易流水舆情注意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0/4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