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十三五"成就巡礼
本篇文章1747字,读完约4分钟
习大总书记指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快速发展的最大贡献。 要以多次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保护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建设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十三五以来,沿着青藏铁路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线路距离最长的交通动脉,沿线人民以绿色的迅速发展为目标,努力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
这个十一假期,很多游客选择坐火车向青藏高原出发。 根据中国铁路西藏集团企业客运部门的统计,从10月1日到10月4日,青藏铁路客运列车共计运输西藏旅客14996人。
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薛晨:来自全国各地的列车从西宁换乘供氧车后,正式乘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从西宁出来后,很多游客举起手机,无论是在西北能看到海的青海湖还是长江源沱河,都暂时不能让大家休息。
青藏线列车旅客:看到什么景色就去打卡吧。 因为对我们来说西藏的每个地方都很新颖。
青藏线列车旅客:我觉得我们真的能把这个放在心里,很美。
聚集了沿线干部群众为保护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而持续的努力。 当时,为了响应国家的三江源保护政策,128户藏族牧民从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长江源沱河地区转移,告别了祖祖辈辈的游牧生活,转移到了格木市唐古拉町长江原村。
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村民更尕南杰:搬家的时候,我转过身看了三遍。 很遗憾,我成了长江源头的牧民。 我们也为国家做贡献。
年,习大总书记在青海省视察时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明确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执行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必须组织实施。 这几年,长江源村的环境更好,家家户户都有草原管理员,每月在10多年的高寒草原上巡逻放牧。
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村民、草原管理员骚布桑周:总书记说你们幸福的日子还很长。 这几年的变化确实给人以幸福感。 通过努力,草比以前成长多了,然后周边的野生动物充分成长,证明了我们的管理完善了,我感到骄傲。
目前青海省内已有各类生态管理者超过14万人,三江源要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继续巩固,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
越过可可西里,横跨长江源沱河,越过唐古拉山,列车向南进入西藏,首先到达广阔的藏北草原。
青藏线列车旅客:看看,是能看到羚羊,还是能看到那只牦牛,能看到稀有的东西,拍照带回去。
佐纳湖是青藏高原稀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今年58岁的安多县牧民桑木才在这里有33年保护湖的义务。 从最初的自愿守护到现在被任命为村级河湖长,有志愿者队。 桑木才说最大的感受是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
西藏那曲安多县扎仁镇措纳湖村级区河湖长有志守岛员桑木才:我有信心和我们的队员一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作为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其曲子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天上吃草牦牛、藏羊又是当地重要的畜牧。 如何在草场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那座曲市尝试集约化养殖来代替以前流传下来的散养,以平衡草畜。 今年51岁的牧民普次仁被认定为建设阶段的立卡穷人家。 年,他在合作社加入了自家200多亩的草场,现在牦牛奶制品等在青藏铁路上陆续发行,家族收入是原来的10倍。
西藏那曲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石循环凯:我们被称为适度规模的经营,通过计算我们草场的生产力和装载畜量,明确我们牦牛或我们藏羊的畜量,龙头公司的加基地、合作社、加牧户的这样迅速
越过冰山,穿过草原,列车到达千年古城拉萨。 从波塔拉宫到罗布林卡,再到中国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拉鲁湿地,大面积的植被绿化是让游客和市民感到绿色包围的拉萨。
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潘虹旭:拉鲁湿地具有拉萨肺天然氧条的美称,对维持拉萨市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4月以来,拉鲁湿地以保护核心区为前提,向市民开放了周边的步道,长度接近7公里。
5年来,拉萨市通过水系修复、绿色围城等重要建设项目,全市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的山体人工造林零突破。 全市绿化面积增加了252.7平方公里。
至今,西藏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 西藏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平均优良率达到95%以上,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白中央杨阳铮高磊马力彩虹薛晨代卫子豪昱皓朝源代钦丹枫凯俊)
标题:热点:"十三五"成就巡礼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06/4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