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毛岸英:“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本篇文章878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长沙6月8日电(记者ao才)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高1米的花岗岩石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的墓。 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的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长子。 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教育和激励年轻一代。 毛岸英烈士永远不朽!
毛岸英像。 新华社发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8岁时,母亲杨开慧因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 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派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去上海。 之后,由于地下党组织被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 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在苏联学习。 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然后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毛岸英按照毛泽东补充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进行土改,进行推进事业,担任过秘书。 解放初期,曾任工厂党委副书记。 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不会以领导人的儿子自居。 相反,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一般大众打成一片。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新婚后不久的毛岸英要求参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俄语翻译和秘书。 他积极工作,认真负责,迅速精通机关业务。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国空军轰炸机突然飞到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 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28岁壮烈牺牲。
毛泽东知道毛岸英牺牲后,忍住失去儿子的痛苦,慢慢说战争总是会死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这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 岸英是普通战士。 就算是我儿子,也不要大事化小。 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六位亲人。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都是青山。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危险的异国前线成长为优秀的革命战士,人民的大忠大义、献身品格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我们从他那里看到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 湘潭市地方史志研究学者何歌力这样评价毛岸英同志。
标题:热点:毛岸英:“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28/4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