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法官释疑:损害未成年人互联网权益该担何责网络法治频道
本篇文章4137字,读完约10分钟
原标题:损害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为了未成年人在暑假期间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国家网络通信事业开展了近两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业建设。 那么,如果网站上存在有害新闻发布、游戏平台中毒防止措施不足、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成本等问题,是否必须承担这些法律责任呢?
情况1媒体发表有害消息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小刚的妈妈最近发现孩子特别热衷于网上授课的学习平台,一开始很高兴。 我觉得孩子的学习热情很高。 后来慢慢注意到了。 小刚每天花很多时间浏览这个网站,但是问了什么也回答不出来。 之后,母亲打开一个自称为“青少年专业网上课程平台”的网站,继续向读者推送网络游戏、低俗小说、娱乐直播等不良广告新闻,点击青少年读者,跳转到猥亵色情、赌博欺诈等有害页面。 小刚的妈妈很生气,马上向不良新闻通报了平台的投诉,然后被相关部门责令改正。
法官很释然
中国一直重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文件,为了破坏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
个人和组织采用互联网应该服从一定的义务。 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任何个体和组织采用网络必须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荣誉和利益,利用网络煽动国家政权,
我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了相应的惩戒措施:网络运营者不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行或者发行的新闻不采取停止发行、删除等处分措施的,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不纠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另外,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规定了向未成年人传达有害消息、作品的惩戒措施,该法律第34条和第64条规定了我国以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其他方法猥亵、暴力、杀人、恐怖、赌博 如有违反,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因此,如果互联网络运营者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网站上发表或发布有害新闻,或者以“免费在线授课”的名义对青少年实施有害新闻的输入,将受到相关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
情况2给未成年人报酬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成为高中生后开始上学的浩的母亲担心孩子不习惯学校生活,把自己的网银账户与他的手机关联起来,使孩子吃得太多了。 但是过了一会儿,妈妈发现小宏开始频繁地刷卡,问她买什么都支持我。 据学校老师说,小浩最近学习成绩下降,没有精神。 反复问,小浩承认自己一直在看某个网络直播平台,经常发布以未成年人为主角的大规模直播视频和血腥暴力视频,有些播音员在未成年人排行榜等地区评价和高 之后,小浩的母亲向法院起诉了这个现场发布平台,要求返还报酬费用。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小浩是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者,现在监护人不同意小浩的报酬行为,命令该现场发布平台归还相应的财产。
法官很释然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及明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均以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并得到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追认 然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相关几个问题的指导意见(2)》第9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在网络收费游戏或网络直播发布平台 支出不符合智能的款项,监护人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归还其款项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因此,没有受到监护人追认的限制行为能力者的高额费用、报酬行为是无效行为,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必须归还。
关于网络运营者对客户的管理责任,中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没有停止发行或者发行禁止法律、行政法规的新闻的,采取删除等处置措施,保留相关记录的, 不纠正或者情节严重的,拒绝罚款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维修、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直接负责的主管和其他直接负责人。
因此,直播平台对在其平台上发表的视频新闻、主播直播文件负有管理义务,不履行管理义务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如,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新闻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监督管理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拒绝纠正,导致违法新闻大量发布等结果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
情况3如果中毒防止措施不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小斌上中学后,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我经常消耗大量的时间玩游戏,偷偷去网上。 经过注意,小斌的父亲发现这个网络游戏平台的实名认证流于形式,缺乏防止中毒的措施。 大量游戏以第三方账户的实名认证为前提,简化游戏软件本身的实名认证设定,使斌可以简单地用父母微信等第三方账户登录游戏,长期玩游戏。 另外,这个游戏软件设定的青少年模式不起作用,无法比较有效地限制未成年人的录用时间、充值次数、金额等几个事项,小斌对游戏软件进行了大量充值。 斌的父亲发现后,向网络通信管理部门投诉,然后该网络游戏公司被命令限期修改。
法官很释然
为了健康整个网络游戏平台的实名制和中毒防止措施,国家信息出版局发布了《未成年人防止网络游戏中毒的通知》,认为网络游戏公司应该建立和实施客户实名登记系统 从没有以任何形式实名登记的每天22点到第二天8点,网络游戏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网络游戏公司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间,法定假日不得超过每天3小时。 其他时间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 网络游戏公司必须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限制未成年人采用与民事行为能力不一致的收费服务。 网络游戏公司不得为未满8岁的顾客提供游戏收费服务。 8岁以上不满16岁的客户,一次充电金额不得超过50元。 每月充电金额累计不得超过二百元。 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客人,一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 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对于没有执行本文件要求的网络游戏公司,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必须责令限期改正。 情节严重的,依法规则解决,直到相关许可证到期。
另外,根据中国网络安全法第61条的规定,当网络运营者没有要求客户提供真正的身份新闻或者向没有提供真正身份新闻的客户提供相关服务时,相关主管部门下令纠正。 纠正或者情节严重的,拒绝罚款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维修、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
因此,网络游戏公司必须完善自己的实名认证机制,限制青少年玩家的游戏时间和充值金额,防止青少年玩家沉迷于游戏,损害身心健康。
法官帮帮忙
孩子和监护人应该如何维权
方法1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建立网络新闻安全投诉、通报制度,发表投诉、通报方法等新闻,必须立即受理和解决网络新闻安全的投诉和通报 因此,当发现有害的网络新闻时,相关主体可以向其网络运营者通报和投诉。
方法2 :国家网络新闻办公室等相关网络通信管理部门都可以设置违法和不良新闻通报平台,相关主体可以依法提出通报和投诉。
方法3 :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支付高额费用,在现场发布平台上支付高额报酬等超出未成年人年龄、知识认识范围的行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网络企业财产
方法4 :发表淫秽、暴力等有害网络新闻,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相关主体也可以向公安部门通报,要求追究刑事责任。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扩展阅读
未成年人在公共场所受伤
商家在很多情况下必须承担责任
华娇陈光旭
进入暑假后,未成年人在公共场所娱乐、吃饭等活动增加,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没有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因此未成年人可能会发生人身伤害。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管辖法院审查了28起公共场所未成年人受到人身损害的案件。 其中,受害者6成是8岁以下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发生伤害事故的地方多为儿童游乐场所。
9岁的阿阳和监护人、同学在一家百货公司吃饭。 监护人准备会计的时候,小阳和同学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离开餐厅玩。 不小心把附近饮料销售柜台的墙上的招牌砍伤了。 后小阳经被诊断为右前臂割伤,伴血管腱部分断裂,百货公司诉法院要求赔偿相关损失。 百货公司把场所租赁给某餐饮企业销售饮料,认为小阳受伤的招牌也是该餐饮企业的全部。 同时,小阳和同学玩的时候撞到招牌,家长有重大过失,百货公司没有过失,不要负责。
法院审理后认为,小阳受伤的招牌不是百货公司的全部,而是租用该场所的某餐饮企业全部,但小阳一行以向百货公司购物和费用为目的,餐饮企业租用的场所在百货公司内,小阳及其监护人在区别上 损伤小阳的招牌设置在饮料销售柜台的外壁上,外壁突出5厘米,露出于公共区域,未挂在饮料柜台上的顾客也可以自由接触,用薄金属复盖表面,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百货公司应该对小阳的损伤负首要责任,责任比例为70%。 小阳事件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认识能力有限,行为有很多不明确性,但事件时小阳的父母只是解决自己的事件,还不到10岁的孩子在人员多、环境多、杂乱的百货公司里自己活动,无人监督未成年小阳、无人 最终,百货公司判决赔偿小阳医疗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损失共计3000余元。
法官解体,公共场所管理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规范标准、领域规范,对提供的设施设备有安全隐患是伤害未成年人的主要原因。 例如,游乐设施的旧破损、没有达到安全标准,或者安全设备不足,未成年人滑倒的情况下,百货公司的超级招牌、消防设施、地面插座、坡道的楼梯等的设置不合适,缠门、照明设施有安全隐患,未成年人。 很多地方在管理方面都不够,如出示卡、缺少警告标志、缺少日常巡回监督等。 据法院审理,近9成公共场所管理者没有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因此被宣布对未成年人的所有人身损害负责。 此外,监护人可能没有履行谨慎的保护义务。 如果不能随时陪伴护理,孩子可以在百货商店、餐厅和需要监护人陪伴的游乐设施里一个人玩,也可以进入危险区域。 各个父母把孩子交给朋友照顾,自己低头看手机,疏忽护理,孩子也有过人身伤害。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标题:热点:法官释疑:损害未成年人互联网权益该担何责网络法治频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28/4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