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3-26阅读:

本篇文章2417字,读完约6分钟

原标题:在你扫描代码的瞬间发生了什么?

从扫码购物到用“代码”创业,小二维码在很多行业都被广泛使用。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与腾讯共同发表的《2020码上经济战争疫情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代码上经济”交易额同比增长25.86%,从1月23日至5月6日,政府企业个体总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现实与虚拟的联系,在线与离线融合,人们越来越不能分离这些“小方块”,但简单清除的背后隐藏着“大科学技术”。

超越一维码,小“块”卓越。

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条形码共同发明者诺曼伍德兰发明了一维码(条形码),变革了全球商业活动,为客户超市的购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但是,在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中,由宽度不同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构成的一维码存在数据容量小、破损后无法读取等很多问题。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为了弥补这些缺点,1994年,日本电装企业正式发布了最初的二维码( QuickResponseCode,QRCode )。 “在二维码模式中,白色方块表示0,黑色方块表示1。 二维码技术把字符串转换成二进制代码,加上定位标志新闻、定时标志新闻、修改标志新闻、复印新闻等主要新闻,最终经过混乱技术得到了最终的代码。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徐小龙教授接受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以矩阵形式刊登新闻的二维码为什么能超过那个“前辈”的一维码? 对此,徐小龙首先说二维码的新闻容量更大。 “一维码只能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据容量小,二维码可以存储汉字、数字图像、指纹、语音等多模式新闻。 一维码只能在一个方向(通常是水平方向)上表现新闻,二维码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保存新闻。 ”。 另外,二维码的解码更准确了。 二维码的解码错误率是几千万分之一,这比通常条形码的2%的解码错误率低很多。 为了避免新闻被盗,也可以在二维码中引入加密对策。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根据QR码国际通用标准,现在通常的二维码有40个版本,版本越大尺寸越大。 最小的版本1是21×21的正方形,版本号每加1,正方形的边长就多4格,最大的版本40是177×177的正方形。 那么,密度不同的二维码中包含的消息不同吗? “密度不同的二维码中包含的消息,代码的文字、容错度不同。 密度越低,编码的字符数越少,容错率越低。 ”徐小龙说明了二维码的容错能力,即无论二维码图标被隐藏了多少,都可以扫描的能力。 现在典型的二维码容错率分为7%、15%、25%、30%四个阶段,容错率越高越容易高速扫描。 “但是,容错越高,二维码中的黑白格子也就越多。 因此,在现在主流的手机中,在大部分扫描场景中,依然适用7%容错率的二维码就能满足诉求。 ”。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二维码为什么有三个小方块?

二维码通常是字符串形式的网页URL,但如果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会成为识别该网页URL并点击访问的过程。 徐小龙进一步证明,手机等终端软件扫描二维码后,会向云服务器发送数据,向服务器发送消息。 服务器接收数据后,反馈相应的消息,证明在手机等终端上扫描了这个二维码链接,同时客户端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是恶意二维码,支持恶意URL链接可能会下载病毒等恶意代码侵害手机。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细心的网民可能知道每条二维码有三个小方块.。 这对扫描码有什么作用?? 事实上,这三个块是二维码的位置新闻,用于二维码的定位,有助于机器正确解读和识别。 换句话说,如果有这三个小方块,就可以完美地配置正方形,明确数据范围。 即使是正常扫描、倾斜扫描、甚至镜像反转,手机也能正常识别。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二维码被污损也能正常识别呢? 奥义是二维码中“容错机制”的存在。 即使所有条形码都无法识别,容错机制也会正确扫描和恢复条形码上的新闻,保证条形码的可靠性。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宋宇波副教授表示:“为了提高扫描的成功率,不仅在二维码中导入纠错码,还将冗长的新闻,即新闻数据反复配置在不同的地方。 因此,即使一部分缺失错误,也不会妨碍二维码的“整体识别”,可以导出一定范围的新闻。 ”。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有趣的是,人们总是扫描二维码,所以总有一天会用完吗? 答案是,理论上二维码的数量有限,但在现实中完全不能使用。 以25x25的二维码为例,除了定位用的块和冗馀的纠错用的块等,剩下478个块。 根据二进制数据,每个块只有黑色或白色两种选择,因此478个小块理论上可以组合2^478个二维码。 根据专家的估计,世界上70多亿人每秒交换一个二维码,从宇宙大爆炸到今天的138亿年间,只能消耗一小部分。 宋宇波告诉记者:“二维码包含200字节以上的新闻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代码上经济”会引起价值分裂

出去买东西没带钱包,用扫码支付就很容易“犯困”。 给孩子买的牛奶不知真假,扫描代码跟踪,对“代码”安全。 疫情期间,手机屏幕上的绿色“健康代码”成为全国各地人们正常进出公共场所的“身份证”。 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超说,中国成为二维码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中国二维码的应用占世界9成以上。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二维码支付构成了以小程序、公众号、二维码支付等工具为中心的“代码上经济”开放生态,实现了价值链向价值网络的升级,激发了以前传递的商业价值的分裂 以微信聊天支付为例,2019年微信生态带带来的“代码上经济”规模达到8.58万亿元,微信拉动了“代码上经济”的就业机会2601万个。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术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吴静表示,微信开放生态推动了二维码在社会经济各行业的应用,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社会交流从互联网到商业互联网的价值分裂。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但是,“代码上经济”繁荣外表后也有点安全上的担心。 “例如,黑客在二维码中间嵌入了一个小黑白框,所以招聘人员很难识别这个陷阱,如果按照流程输入新闻,可能会受到互联网安全攻击。 》宋宇波告诉记者,提高新闻含量,提高安全性能是当今二维码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技术界通过算法优化、软件升级等方法“加密”二维码,提高安全性能。

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标题:热点:你扫码一瞬间发生了什么?网络法治频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26/43774.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