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3-20阅读:

本篇文章1049字,读完约3分钟

据媒体报道,离婚多年的朱先生委托网络相亲平台寻找伴侣。 支付6888元的服务费后,对方答应有18次介绍相亲对象的机会,但实际上只是推送了14名男性的基本消息,网上只看到一人。 另外,平台对新闻的审查不严格,也有很多相亲对象的新闻严重丢失的嫌疑。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作为商业化婚姻介绍机构,网络相亲平台确实为处理单身男女结婚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 但是,有些平台利用单身男女结婚焦虑获得暴利,但无法提供等值服务,新闻审查形式相似,虚假,导致客户收费等负面报道频繁出现。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市民朱怀疑平台推荐的相亲对象有学历、年龄等假的嫌疑。 有些男性平台表示是本科学历,其实只是高中毕业了。 有些男性在政府机关工作,表示月收入为5万元,但这样的职场收入达不到。 虽然也有表示60岁的男性平台,但实际年龄是65岁……因为没有履行审计义务,所以有顾客在登录个人新闻时“随便填写”,即使是植入明星照片也可以通过的媒体。 这种不健全的平台审计机制被认为是注册顾客新闻的失真程度。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缺乏这种封闭的新闻审查机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程序员苏某自杀了,留下遗书被前妻“威胁”,苏某在相亲网站上认识了前妻。 我们不需要扩大平台方面的责任,但平台方面确实没有履行审查义务。 例如,在此事件中,中苏某前妻隐瞒了结婚史。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审查和验证平台客户的新闻不仅仅是约定俗成的领域惯例。 2009年我国公布了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要求婚姻介绍服务机构“不要向结婚对象提供虚假消息”。 如果平台连顾客的个人新闻都没有比较有效地审查的话,其服务质量也是可以考虑的。 有些平台声明“网站客户发表的新闻代表个人发言,与本网站无关”,但一方面是“谁负责”,另一方面是排除自己义务的声明,放弃平台的责任。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根据普通理解,“介绍18次相亲对象的机会”不仅是匹配新闻进行推荐,否则客户也不需要以6888元的高价购买。 但是,平台方面考虑到优点,很可能在复制游戏中故意混淆概念,使其变得模糊。 如果没有更切实的书面协议,客户很可能会跳进中介的“坑”。 比较结婚中介领域的缺点,有关部门和领域协会通过制定方式合同等方法,可以消除影响结婚费用体验的陷阱。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结婚网站的差异通常是中介,很多单身青年即使遭遇欺诈也可能会感到惭愧。 因此,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亲自及时介入,加强平台的责任。 这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促使网络相亲平台加强审计义务,避免在约束客户和追溯责任等方面填补风险。 二、必须促使网络相亲平台提供等值服务,受理和处置客户通报,从而严格实施处罚和索赔制度。 (汉中心)

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标题:热点:婚恋网站“货不对板”咋办网络法治频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20/42023.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