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北青报:确保临床护士配备还应改变“重医轻护”
本篇文章1266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为了确保临床护士的配置,应该改变“重医轻护”。
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 医疗机构通知必须建立护士的人才配置和灵活的配置制度,保障临床护理的诉求。 为了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优先保障临床护士的人力配置,不得随便减少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大体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的95%以上。
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中“七分护理”证明了护理的重要性。 我国护士人数不断增加,从年到年,国内注册护士分别为350.7万、380万、400万、445万,持续缓解临床护理压力,但部分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护士的配置还不够。 其中之一是护理服务和患者的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 其二,请患者家属或护士承担部分护理任务。 其三,有些一线护士工作压力很大。 这些现状必须等待改善。
这次通知强调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建立扁平化的护理管理水平,包括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绩效评价制度及健全的护理不良报告制度在内的健全多种护理管理制度 这等于为医疗机构护士的完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开出综合的“处方”。
其中,具体护士提出装备“红线”,即二级以上医院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之比为0.5:1以上,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之比为2.5-3:1以上。 根据至今为止的标准,综合医院护士和病床的配置比率必须在0.4∶1以上。 相比之下,新标准比原标准进步了0.1。 在很多国家,一般病房的护理床早就保持在1:1以上的水平。
作为医疗机构,一线护士的配置必须首先达到我国的新标准,然后逐渐符合其他国家的标准。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该尽早着眼于“1:1”的标准。 由此,既可以提高医疗机构整体的护理水平,又可以使患者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 为了不断增加临床现场护士的配备数量,医疗机构需要根据通知要求完善相关制度,需要改变沉重的“医”轻的“保护”。
年新华社报道,相关人员现在由医院科执行经济核算,医生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护士只能增加医院的投入价格,医院长期重视“医”的“轻”保护。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护理收入是护理价格的1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医院压缩护士的数量和待遇。 这表明医院需要深层次的“经济改革”。
医院的重“医”和轻“护”明显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相差甚远。 因此,有必要改革重“医”和轻“护”的现状,实现同行。 在这方面医疗机构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账目”,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护理必须意识到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适当提高护理收入在护理价格中的比例,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增加护士群体的收入。
另外,各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金必须及时到达,补助金的力量必须不断增加。 鉴于护理服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与护理服务相比能否进行专业补贴,值得有关方面考虑。 临床一线护士群体都有合理的收入,承受合理的压力,相对体面护士的职业,避免自然流失。 只要采用“群拳”来保证临床现场护士的数量超过标准,护理业务就“真的在加强”。 (冯海宁)
标题:热点:北青报:确保临床护士配备还应改变“重医轻护”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7/4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