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7月以来30余家企业披露股东减持计划
本篇文章2364字,读完约6分钟
最近,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东董鉴高减产计划。 仅7月以来,森远股份、长川科技等30多家企业发表了减收公告。 一点企业宣布减收进展,许多股东、董鉴高在公告发表后立即进行减收。 另外,进入今年以来宣布股东和董监高增收的上市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中止增收的情况比上年急剧增加。
减产原因不同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管理者是重要的减产主体,减产比率大。 以强有力的新材料为例,企业将于7月2日晚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金晓春、管军及其一致行动者计划通过集中竞争价格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方法减持合计4336.66万股以下的企业股票,企业总股东比例为8.42%
金卡智能表示,7月2日我收到了企业实际统治者杨斌的《股票减持计划通知书》。 杨斌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交换交易型开放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etf )的方法减持企业股票1287.45万股以下,约占企业总股的3%。
部分企业股东减持完成后,不再是持有股东5%以上的股东。 以恒立实业为例,企业7月3日晚公告,长城资管合计持有企业总股,占企业总股的比例为5.68%,减持计划291.46万股以下企业股,占上市企业总股,0.69%以下。 减持完成后,长城资管将不再是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
由于减收的原因,满足个人资金的诉求,返还股票质押贷款,减少股票质押数量,降低质押率成为主要因素。 以森远股为例,企业于7月2日晚公布,最近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郭松森那里收到了关于减持企业股计划的通知书。 郭松森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法减持企业股票,减持数在2905.31万股以下,占企业总股比例的6%。 减收的原因首先是偿还股票质押借款、减少股票质押数量、降低质押率。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说,从上市公司发表的公告中,经常通过减收来降低质押率。 股东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难以通过融资补充当铺。 许多股东质押率高,部分接近100%,为了减少股票必须降低质押率。 另外,必须防止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东以降低股票持有权为借口,出于其他目的进行减持。
减产力大
一家企业最近宣布了减收的进展,但许多股东、董鉴高减收并不模糊,有些股东因遭遇强制平仓而被动减收。
*以ST欧浦为例,企业于7月4日晚发表了股东减持股票计划完成的公告。 根据公告,收到黄锐烨寄来的《减产计划完成通知书》,其减产计划已于去年7月2日实施,减产平均价格为1.29元/股,减产股份数为17万股。 企业于4月11日公告,企业监事黄锐烨计划从公告发表之日起15个交易后的6个月内减持企业股票17万股。
一些上市公司发表减持公告后,相关股东立即进行减持。 以弘亚数字控制为例,企业于6月19日发表了关于股东减持计划的公告。 股东广州海汇在自有资金的诉求下,计划在减持计划公告发布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企业股票,共计26; 减收在268万股以下,占企业总股比例的1.98%。 7月3日,企业收到股东广州海汇《关于减持股进展情况的通知书》。 这次减持计划已经实施,累计减持268万股,占企业总股东资本的1.98%,减持价格为33.17元/股。
有些股东遭遇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产,减产数多。 以延安必康为例,企业于7月3日晚公告,收到了企业实际统治者李宗松及其一致行动者的通知。 李宗松及其一致行动者共计减持企业股6150.47万股,占企业总股的4.01%。 截至去年7月2日,李宗松及其一致行动者新县必康部分股票遭遇强制平仓被动减持,减持股票来源均为非公开发行股票。 恒升308号信托计划,恒升309号信托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部分股票,减持股票来源都是集中竞价交易。
结束增收例增加
今年以来,董鉴高等股东的增收明显减少。 7月以来,上市公司没有发布加息计划公告。 有些上市公司公布股东增收计划后,执行效果不乐观,增收计划推进缓慢,增收期限届满后也没有实施增收。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提前中止增收计划的例子比上年明显增加,2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董鉴高中止了增收计划。 全年,这样的公告只有12家上市公司发表。 从公告复印件来看,市场环境的变化、融资渠道的限制、增收主体持股率高的企业、资金不足、没有筹措必要的资金是增收结束的主要原因。
以捷成股为例,企业7月1日晚接到了企业控股股东、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者及核心团队关于终止实施增收计划的通知。 到本公告日前,企业控股股东、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及核心团队增资计划者暂时未增资企业股份。
关于终止的原因,捷成股份表示,在发表增收计划的几个事项后,受到企业年度报告书、年度第三季度报告书、年度报告书等新闻发表窗边的影响,企业预计增收人员的比较有效的增收时间缩短了。 然后,在宣布增资计划的一些事项后,根据企业对未来快速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企业价值的认识,增资人员计划积极筹措资金。 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环境变化、融资渠道的限制等客观原因,增收计划的实施变得困难。
有些上市公司一旦股东或董鉴高发表结束增收计划的公告,就会马上收到交易所的询盘。 以太平洋为例,企业于6月19日晚发表了第一大股东嘉裕投资中止实施加收计划的公告,6月20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收到相关咨询函,加收计划未能完成的具体原因,加收延期的可行性、相关延期的决定是否慎重?
付立春表示,一些上市公司股东董鉴高确实有无法完成增收计划的客观原因,但前期公布大型增收计划对股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可能导致“忽悠式”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与“忽悠式增持”对比的监督管理日益加强。 年10月,沪深交易所规范了上市企业增收、回购公告形式,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企业及其大股东董鉴高依法回购、合规增收。 另外,严格限制“忽悠式增收”“忽悠式回购”的行为,确认了增收计划的上限不能超过下限的1倍。
标题:热点:7月以来30余家企业披露股东减持计划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5/4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