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十城市的“三减”报告透露出什么饮食健康趋势?
本篇文章1688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最近科信食品营养新闻交流中心发布的《中国十大城市食品健康快速发展调查报告》(以下称《报告》),89.2%的受访者认为“三减”对国民健康非常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人们膨胀的腰围和肚子。 物质生活的极其丰富,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随之疾病的光谱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年发表的“全国营养调查和监测( 1982-2012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高血压患病率仅为1.9%,2012年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从0.67%达到11.6%。 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为2.9亿人,高血压为2.7亿人。
在《报告书》中,还对这些城市推进“减油、减糖、减盐”的大致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解,从中可以读出与饮食健康相关的新信号。
减糖最有效
甜味剂健康安全地“减少糖,留下甜食”
“三减中,相对来说做的是减少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判断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说:“事实上,中国人吃糖不多,而且现在甜味剂在食品领域在减少糖方面有成熟的应用,有比较有效的替代。”
近年来,使用甜味剂代替砂糖的食品和饮料逐渐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宠儿,也提倡“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将历来流传下来的蔗糖替换成天然甜味剂和甜味剂。
“甜味剂是给食物带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是通常蔗糖的200—300倍,既能满足客人甜食感的要求,又低热量或者没有热量,所以按规定采用是安全的。 ”科信食品营养新闻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说,甜味剂不是减糖药,而是实现减糖的一种形式。 食品生产公司如果按照相关法规的标准正确采用,就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实际上,各大食品饮料公司在“三减”提出前就开始探索各自的行业,以期更好地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例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提供了20多个企业品牌的约100种不同口味的产品,其中14个企业品牌中有40多种产品是低糖、无糖产品。 在减少糖的基础上,可口可乐企业通过在饮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等,为顾客提供美味、低糖、满足不同诉求的产品。
在饮料中添加日常必要的营养物质,近年发售的精灵纤维+等产品不仅添加了零糖零能量,还添加了“膳食纤维”。
众所周知巧克力和糖果很受欢迎,但因为糖分多,所以很吸引客人。 现在,在巧克力领域,通过升级配方,推出小包装,客户可以减少糖的摄取。
乳品如果想减少糖,往往会牺牲越来越多的口感。 酸奶是把牛奶发酵转换成乳酸的,所以口感偏颇,没有糖的话大部分人都觉得很难咽下去。 为了平衡酸感,酸奶中经常追加7%以上的白糖。 为了减少酸奶中的糖度,奶企业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是为了不破坏奶类的营养而优化口感。
减油减盐挑战
近9成的客户不想牺牲味道
减少糖更进一步,减少盐和减少油一直是中国人的“老板难”。
根据《中国十大城市食品健康快速发展调查报告》,“三减”的最大挑战是很多顾客不想放弃食物的原味。 接近90%的客户不希望产品为了健康升级而牺牲味道。
“人人都知道高盐、高油不好,但油和盐确实对食品的风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科信食品营养新闻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一些客户喜欢“重口味”,另一方面餐厅、外卖、食品公司根据这种口味制造,因此中国人口的味道越来越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呼吁客户“希望更改”。
变更为“想变更”
根据《中国十大城市食品健康快速发展调查报告》,“三减”提案出台后,超过80%的食品公司已经转向了健康升级行动,食品公司能否健康转型,最终需要看费用端的选择。 调查报告显示,约6成的客户认为自己的营养健康知识掌握得很好,其中女性和高学历人群的“自我感觉”更好。 但是,只有8.7%的专家认为客户充分掌握营养健康知识。 由此可见,推进“三减”,客户教育和公司处方升级必须是“双管齐下”。 否则,产品名声不好,最终也会打击公司健康变革的积极性。
“其实,越健康的人越重视健康,健康状态越差的人健康意识越淡薄”钟凯指出,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会影响个人对饮食生活的关心度及其变化意愿。 陈君石院士表示,营养健康教育的关键是刺激人们的内生动力,在具备一定知识的基础上,从“希望改变”变为“希望改变”。
文/魏世平
标题:热点:十城市的“三减”报告透露出什么饮食健康趋势?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4/4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