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减少文化“折扣” 中外电影合拍加速前行
本篇文章147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问题:减少文化“折扣”中外电影一起加速
新华社记者张漫画子
在以正在进行的“云上电影节”为特色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日本导演岩井俊二、芬兰导演雷尼·哈林、中国电影合作电影制作企业总经理刘春等中外电影人以隔空对话的形式,分享了中外合作电影的观点和体验。
20年244部,中外合作是影坛的重要力量
近二十年来,中外合作电影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电影界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影合作制作企业总经理刘春介绍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已与英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日本、印度等22个国家签订了电影合作摄影协议。 从2000年到年末,中国与其他国家合拍,上映电影244部,内地票房超过1亿元的有49部。
随着中外合作的加深,许多电影人深刻地感到中外电影合作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过程的重要一环。
“我们的市场体量大,电影制作的数量也来了,屏幕数量,观众数量来了,一年只有几部现象级国产电影和引进电影不能支撑这么大的市场体量,不能支撑观众对高质量电影作品的更广泛的诉求, ”刘春说,今后2~3年,深度合作的拍摄电影(包括海外拍摄和后期的国产电影)将更多,体现国际合作的特征。
为了减少文化的“折扣”,有必要立足于本土,着眼于全世界。
到目前为止,拍照面临着本土化和国际化很难同步的问题。 如何跨越文化差异跨越障碍,实现电影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赢,也是各国影人的探讨和关注焦点。
马来西亚国家电影快速发展企业常务副主席纳杜·诺曼阿卜杜勒·哈里姆提出,处理文化差异的构想“必须立足当地,着眼于世界”。 在本地化的电影制作中,设计既能满足重要用户市场的期待,又能得到当地观众同意的概念和故事非常重要。 例如,立足本土,获得世界观众共鸣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寄生虫》的经验值得参考。
导演《虎胆龙威2》等电影的芬兰导演雷尼·哈林说,好莱坞电影特别重视“全球营销”。 能否形成世界通用的“象征”,引起全球共鸣的感情是决定电影前途的重要因素。
成功的照片需要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都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这已成为国内外电影人的共识。 年,中国重力电影和美国华纳兄弟拍摄的灾害电影《大白鲨》是中外合作成功的尝试。
在论坛上,华纳兄弟中国区的社长赵方分享了拍照成功的三个要素。 一是需要像巨大的大白鲨周围制造的视觉奇观一样强大的工业化水平。 二是讲全世界观众都喜欢的现代故事,尽量减少文化差异。 三是实现国际化表现,让全世界观众理解。
“现在中国电影制作的质量必须以更大的价格支撑,从中国单一市场获得的收入可能很难回收价格。 》赵方说,这在中国电影工业化过程中,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现更重要,因此这不仅有助于市场收入的扩大,也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达。
中外合作正在加速
突然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全世界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结构和生产方法。 世界电影行业曾经不能正常进行拍摄,但世界电影人依然在能力范围内摸索新的电影拍摄方法和模式。
《情书》“你好,中国观众熟知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通过网络参加,在疫情期间用《非常方法》完成了电影《8天死亡怪物的12天谈话》的制作。
“我想制作今年5月反映疫情的东京电影,最终用远程拍摄的方法完成了。 具体的方法是演员自己拍摄,把录制的素材交给我,我在家进行编辑制作。 这部电影7月末在日本的小型院线上映了。 ”。 岩井俊二说,疫情结束后,他来到中国,计划《你好,华为》的续集。
为了促进摄影项目落地,务实推进中外合作交流,北影节组委会有《一家面对海》、《地下90米》、《一千零贰夜》、《森林奇遇记》、《跨境跟踪》、《平台》六大特色
标题:热点:减少文化“折扣” 中外电影合拍加速前行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8/3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