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商品不应只卖给游客
本篇文章1490字,读完约4分钟
原题:疫情预防管理常态化旅行商品不应该只卖给游客
9月下旬,在四川乐山举办的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金奖作品各入选100套,银奖和铜奖作品各入选200套。 这次大会是新冠发生肺炎疫情后全国最大的综合旅游商品实物大赛,有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择作品参加。 “全国各地寄来的参加作品共有10万件以上,8000件以上。 经过地区选拔和网络初审,最终到达现场的是1588套,2万个以上的商品。 ”。 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竞赛小组委员会负责人、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装备分会秘书长陈斌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后这次竞赛如此受欢迎,没想到这么多公司会活跃起来。”
陈斌说,从参加旅游商品中可以看到文化产品的生活化、生活产品的文化、文化生活类产品的科技化的好处。 “这次的参加作品给生活用品增添了文化色彩,把过于高级的文化产品变成了接近平民日常生活的东西,很多参加作品都有科学技术的含量。 例如,有一个自动搅拌的杯子。 里面有旋转片。 倒热水就开始旋转。 不是用电,而是用水的温度搅拌。 杯子的形状也很文化”。
“参加作品的另一个突出优势是创新,同时接近现代生活。 ”陈斌说:“北京选的卷轴画看起来像漂亮的装饰品,但一开灯就成了电炉。 卷轴画本身也是电子相册,可以交换照片。 另一部作品是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休闲椅子,折叠起来很小,打开躺下很舒服,很快就困了。 参加作品中还有用杜邦报纸制作的有民族特色的包,渴望以前流传的概念。 ”。
陈斌觉得这次大会也是一场充满青春活力的比赛,出现了很多特色鲜明、时尚、充满青春活力的旅行商品。 “很多作品都是为年轻人设计的。 比如,来自海南三亚的作品,是戴在脚上的戒指,白色塑料绳上有白色贝壳,工作精巧,价格便宜10-30元。 在三亚的海滩上,脚上戴着这个戒指,有当地的特色,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给人们带来乐趣,戴上它就会产生“去玩吧”的心情,感觉很新鲜,在评选现场的一些女孩中,每个脚趾都有一个 也有用椰壳做的包裹,使用国际流行色,充满青春的活力”。
参加作品中有很多网红产品,如比亚带的狮子粉、北京故宫的月饼等。 “这些很好吃,很好吃,真好吃,真好吃”陈斌说:“比如来参加比赛的薯片,吃完后想马上订购购买。 到达现场的果汁一定是各地选出的最好的产品。 这些网红产品适合旅行者去当地购买,适合在网上销售,在包装、功能方面非常令人感动。 这是今年旅游商品质量的飞跃,与去年相比有明显的变化。 ”。
从这次的参加作品可以看出,各地利用有特色的物产资源深入开发的观光商品显着增加。 参加作品中来自海南,用沉香做的护肤品,陕西来的麻辣味冰淇淋,陕西汉城的花椒做的花椒手工肥皂,花椒酸奶,花椒面膜很吸引人。 “利用这些当地特色物产制作的旅游特色商品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迅速发展了当地经济。 ”陈斌说。
在现在疫情预防管理常态化的背景下,旅游商品的迅速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陈斌指出,公司旅游商品要创立企业品牌,不断创新,创立自己的特色。 “在疫情下,旅游商品也要做好准备,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如果观光商品不仅是来当地旅行的游客,还可以在网上大量销售的话,就会减少受疫情的影响。 因此,公司需要设计创造性的、适合网上销售的商品。 这些商品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被迫革新公司,变革升级”。
“这个特色可以是文化特色也可以是物产特色。 陈斌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物产,所以在这方面可以进行深入的开发,不仅可以开发食品,还可以开发各种类型的商品。 结合技术,快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一定要开发符合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特色创新商品。 ”(记者夏瑾)
标题:热点: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商品不应只卖给游客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7/3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