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增速高于美日德 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逼近两万亿
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8月30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发布了《年全国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根据《公报》,年,全国研究和试验发展迅速( r&; d )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加11.8%。 研究和试验迅速发展( r&; d )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总产值之比)为2.19%,比上年上升0.04个百分点。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财政收入紧张的情况下,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研发经费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增长。 》中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战术研究院科学技术统计和解体研究所副所长朱迎春说,目前中国的研发经费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领先于新兴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李逵解在读《公报》时说,自年度研发经费总量超过日本以来,我国研发经费的投入一直稳定在世界第二位。 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年欧盟15个国家平均水平( 2.13% ),相当于年经合组织35个国家中的第12位,接近经合组织平均水平( 2.37% )。
研究开发费和国家财政科技支出迅速增加,成为《公报》的亮点。 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9518.2亿元,比上年增加1134.6亿元,增加13.5%。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与当年国家财政支出之比为4.31%,比上年上升0.18个百分点。 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3738.5亿元,增长9.3%,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例为39.3%;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5779.7亿元,增长16.5%,占60.7%。
“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比上年增加13.5%,创下明年以来历史最高纪录。 特别是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增长率比上年增加9.3%,创近6年来最高记录。 》朱迎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的大幅提高,将形成全社会重视研发、研发的新局面,形成多元化的研发投入结构,发挥重要的指导和领导作用。
年,中国基础研究费为1090.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研发费的比例为5.5%,与去年相同。 李胤解释说,三大主体都实现了快速增长,高等学校、政府属研究机构和公司的基础研究经费分别为589.9亿元、423.1亿元和3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1.1%、10.1%和15.7%。 其中,高等学校为增加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贡献了51.1%,是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
除此之外,公司依然是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增加的第一牵引力。 根据《公报》,年中国研发投入的三大主体公司、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研发经费分别比上年增加11.5%、10.5%和15.2%,对研发经费增加的贡献分别为75.9%、12.4%和9.3%
值得注意的是,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研究开发费分别为13650亿元、3537.3亿元和249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14.3%和13.4%。 东部地区的研究开发费占全国的比例达到69.4%,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中西部地区追赶速度很快,中部地区占全国的比例从去年的17.4%上升到去年的18%,西部地区从去年的12%上升到去年的12.7%。
“从地区研究开发费的投入情况来看,大部分省市都维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其中,北京、广东等15个地区的研发经费增加超过15%。 从研发费投入强度的情况来看,研发费投入强度超过2%的地区从去年的9个增加到11个,湖北和重庆的研发费投入强度进入2%时代,北京的研发费投入强度达到了史上新的高度。 ”朱迎春说,必须注意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研发费和研发费的投入强度双重下降。
我国研究开发费的投入强度为2.19%,连续5年超过2%,创历史最高。 但是,李逵坦率地说,中国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与美国( 2.79% )、日本( 3.21% )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础研究、政府资金占有率低等问题依然突出,真正重要的核心技术
为此,李逵建议,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全鼓励研发投入的政策体系,吸引社会各界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布局。 并加强统一协调,推进管理评价机制改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科技经费投入的比较有效性和可比性。
标题:热点:增速高于美日德 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逼近两万亿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