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无私奉献 不辱使命
本篇文章2602字,读完约7分钟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新闻本报记者宋美倩通讯员刘英
“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示范项目吧! ”呼吁口号的只有9名河北钢铁集团塞尔维亚企业管理团队。 他们自己不断学习、创新、努力奋斗,短短半年,根据利润本地化、就业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管理模式,提出了美丽的答案:斯梅代雷沃钢厂连续7年结束巨额亏损局面 年产钢147.3万吨,销售收入7.4亿美元,创造了史上最高水平。 全年公司产钢178万吨,销售额10.5亿美元,比上年提高42%,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家出口公司。
现在,在这个经验丰富、业务优秀、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河钢塞钢再次发挥了升级的活力,塞尔维亚就业人数最多,员工队伍成为最稳定的公司,成为拉动塞尔维亚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推进国际生产能力合作受益
年1月,怀着“制造世界河钢”的梦想,履行了“代表民族工业,承担国家作用”的责任和使命,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和团队的同事们进入了斯梅迪雷博钢厂的入口。 充分的前期准备后,4月18日,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举行了收购仪式,经历了破产、销售、政府1美元回购、海外公司主机等各种坎坷,为濒临绝境的百年老工厂注入了活力。
这支由8名男性员工和1名女性员工组成的9名管理团队扎根异国,齐心协力,埋头于川钢塞钢的生产经营,直接推进和证实了百年钢厂苏美迪莱沃钢厂的涅槃复活,成为了“塞尔维亚的骄傲”。
只有互利才能赢。 在河钢塞钢的经营管理中,管理团队坚持“好处本地化、使用者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大致内容。 “钢厂的前员工是必不可少的。 是河钢集团的承诺,也是河钢塞钢执行集团《三个本地化》的重要副本。 ”河钢塞钢总经理赵军说。
河钢塞钢完全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实施管理和经营,收益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和规模提高,雇佣除了从国内公司抽调9名管理和技术骨干组成必要的管理团队外,其余5000多名员工都是当地从业人员 “有个员工对我说。 很久以前,雇主瞧不起他们这样的本地工人,大声向他们喊叫,但你们不是。 河钢塞钢副总裁王连玺说。
“三个本土化”不仅确保了钢厂交接后的平稳过渡和良好开局,实现了河钢塞钢5000多名员工收入的稳定增加,而且通过扩张产业链为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现在,在斯梅迪莱博市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直接或间接围绕着河钢塞钢。
百年老厂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你可以看到,这台粗轧机的基础被修理了,不仅维持了生产的连续性,而且把热轧产品的合格率从原来的0.14%降低到了0.03%。 走过河钢塞钢高大的热轧厂,河钢塞钢首席技术官赵凯星向记者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用于设备升级改造的资金已达1.58亿欧元。”
三年来,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努力进取,各方完成了技术升级改造,依靠河钢统一配置全世界资源,并实现了改造、增产、增效的目标。 “我们正在完善钢厂炼铁、炼钢、轧制几乎所有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设备,今后5年河钢塞钢改善节能环保设施,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计划也在制定中。 ”赵凯星说。
但是,三年前的斯梅迪莱沃钢厂是另一番景象。
斯梅迪莱博钢厂成立于1913年,2003年破产后,以23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钢铁企业。 2012年美国投资者撤退,塞尔维亚政府以1美元收回了这家钢厂的全部权利。 之后塞尔维亚政府正在寻找新的投资者。 年4月,在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下,斯梅迪莱博钢厂恢复生产,但年产量只有40多万吨。
年4月,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订了收购协定。 7月交接后为了达到良好的生产经营水平,河钢集团管理团队根据当时的市场形势,为了验证现场的设备状况和员工适应高节奏生产的能力,与当时的钢厂管理者协商后,5月停滞多年的第二座高炉的生产
年7月,河钢接管了斯梅迪莱沃钢厂的第一个月,粗钢产量从原月的67万吨上升到了12.9万吨。 百年老钢厂开始恢复生机。
河钢被收购半年后,斯梅迪雷博钢厂连续7年亏损的历史结束了。 年上半年生产钢90万吨,销售收入实现5.7亿美元,超过全年水平。 酸洗板、冷轧板、镀锡板等高附加值板材的产量比年上半年增加了110%以上。
“公司的变化和成绩的获得,我们一个人的团队是做不到的。 ”在赵军看来,河钢集团是河钢塞钢快速发展的强大后盾。 接手河钢塞钢以来,河钢派遣到塞尔维亚的技术团队达11批,近200人,从生产组织、财务管理、过程控制、质量保证、设备维护等多方面,帮助河钢塞钢拆除、检索和处理问题,共同
积极推进中塞合作
只有民心通才能长期合作。 收购塞钢后,河钢积极推进中塞文化、管理思路、事业理念的融合,管理到处出现人性,塞尔维亚这片土地上写着“中塞一家之父”的感人故事。
管理团队充分调动当地员工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沿袭收购前形成的比较完整的管理程序,将中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嵌入其中,实行奖惩制度,提高工资,发放奖金。 河钢塞钢与5000多名塞方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消除了职工担心失业的担心。 完成了劳动指导、风险判断、训练、医疗检查等30项管理标准的签订,与3个代表工会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协议,得到了塞尔维亚政府和当地媒体的积极评价。
塞尔维亚总统对河钢塞钢的管理职位赞不绝口,其中有两件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例外地发奖金。 今年第一季度,河钢塞钢每月维持创纪录的产量,管理小组决定发放奖金,从管理层到各岗位的工人都领取了奖金。 这是该工厂建成以来第一次发奖金。
二是支付抚恤金。 去年河钢塞钢的工人不幸去世,钢厂不仅向其家属支付了额外的抚恤金,管理小组还发放了钱后进行补助金,让已故员工的孩子进入工厂更换,充分体现了中方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
在异国他乡,远离亲人,管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献身于建设河钢塞钢这一“远方之家”。
年4月签署收购协定仅10天后,宋嗣海意外接到母亲因病去世的讣告,葬礼已经结束,直到回家。 河钢塞钢刚开始,作为CEO,由于很多事件等待解决,宋嗣海在家呆了5天,过了八旬与体弱的父亲告别,回到塞尔维亚,埋头于繁忙的工作。 由于工作繁忙,河钢塞钢首席运营官魏东明从原来的80公里瘦到了60公里以上。 看到瘦丈夫,妻子痛心流泪。
河钢塞钢管理团队鼓起勇气,用实际行动磨练“世界河钢”企业品牌。 前几天塞尔维亚再次报道了喜讯:年第一季度,河钢塞钢共产钢为46.17万吨,预计每年可实现180万吨钢产量目标,创造工厂建设106年的新纪录!
标题:热点:无私奉献 不辱使命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343.html
上一篇:热点:胡同里的“绿衣天使”
下一篇:热点:把扶贫助残当成一辈子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