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严格控烟重在社会共治
本篇文章922字,读完约2分钟
支振锋
控制烟草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 为了严格控制香烟,我们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行动。
前几天,深圳发布了“史上最严格的禁烟令”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禁止电子烟,禁烟范围从室内扩展到室外,违反吸烟可以直接罚款,离学校出入口50米以内不能销售烟草制品等规定成为《深圳市经济特区吸烟限制条例修正案(草案)》的亮点 将控烟纳入城市快速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评价的措施得到了更多的赞扬。
《广告法》、《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国家法律法规或规则为控制烟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年发表的《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提出了“将15岁以上人的吸烟率降低到20%”的目标。 特别是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约有20个城市发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性法规,另有12个城市正在研究发布控制吸烟的措施。
随着诱惑、政策控制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完善,近年来我国烟草控制措施不断升级,效果日益明显,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也逐渐深化。 北京和西安等城市相继采取严格的控制吸烟措施。 特别是在民航和高铁行业,控制烟草对策的效果特别明显。 但是事实上,控烟的效果与大众的期待、国家顶级政策设计的目标、“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还有距离。
不可忽视的是,现有的吸烟限制也有一定程度的执行困难。 全国几个城市已经通过了控烟地方性立法,但执法主体不明,执法力配置不足,相关部门执法意愿不强,执法取证困难,价格太高,控烟困难。 这表明,只有在加强控制烟草的立法供给、制度供给的同时,处理难以控制烟草的问题,才能提供严格控制烟草的制度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灵的法律”。 为了达到预期的吸烟抑制效果,不仅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还必须发挥道德的模范作用。 不仅要政府积极行动,还要社会和个人积极合作。 有这样的对比,吸烟对健康有害,大部分人都知道,吸烟具体有什么危害? 认知率不高。 关于控制烟草的思想认知需要进一步明确,关于控制烟草的社会共识需要进一步巩固。 这样,各人、各公司、各机构就可以参加控制烟草的行列,形成无处不在的控烟共识和监督力。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标题:热点:严格控烟重在社会共治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4/33956.html
下一篇:热点:多些了解 少点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