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共识 携手共进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本篇文章3179字,读完约8分钟
生物多样化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副本关系到人类的福利和未来。 作为世界生物多样化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领袖,中国以召开《生物多样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 cop15 )为契机,积极分享生物多样化保护的实践和经验,世界生物多样化保护协会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生物多样化是依赖人类生存和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基础。 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景观文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大生物多样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从全世界来看,根据去年5月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ipbes )发表的《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世界判断报告书》,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85% 25%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地球表面的约1/5面临动植物入侵的风险。 年以来,全世界自然灾害频发,澳大利亚山火连连,东非各国遭受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新冠疫情蔓延到全世界引起的肺炎。 这些不断警告人类,要深刻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物多样化保护,切实维护世界生态、生物安全、可持续快速发展。
从国内来看,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化红名单》判断的34450种高等植物中,受到威胁的物种共计3767种,占10.9%; 在4357种脊椎动物中,受到威胁的物种共计932种,占21.4%,其中受到两栖类威胁的比例达到43.1%。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务之急。
面对全球危机和挑战,人类是荣耀与损失共存的命运共同体。 国际社会只有携手,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世界生物多样化保护合作,奠定生态文明的基础,走绿色快速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二、中国生物多样化保护事业成效显着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生物多样化保护,将其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拷贝和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成立中国生物多样化保护国家委员会,发表和实施《中国生物多样化保护战术和行动计划( 2011—2030年)》,开展“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十年中国行动”系列活动,实施生物多样化保护重大工程,“爱知目标”(年世界生物多样性)
一是生物多样化战术地位明显提高。 生物多样化保护正在纳入国家的各种计划和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十三五”计划纲要将维持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展开。 年6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计划( 2021—2035年)》公布,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二是加快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 发表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制定和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几点意见》、《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许多生物多样化保护相关改革措施。 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用野生动物恶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开始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快《生物安全法》的立法进程,推进生物遗传资源法律法规的制定。
三是生态空间保护力继续加大。 到年底,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陆地国土面积的25%以上,复盖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重要生态区域,比较有效地保护了生物种类及其生境,维护了国家的生态安全。 其中,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1.18万个,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到“爱知目标”提出的年份为止达到了17%的目标。
四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取得了很大进展。 切实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2009—年至年,全国完成了7039.0万公顷植树造林,成为世界同时期森林资源增加最多的国家。 从年开始,长江流域的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实现了全面禁止捕获。 从2021年开始长江流域要点水域实行10年禁止捕获政策。
五是生物多样化保护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不断增大。 积极开展部门、区域和联合国执法行动,形成严厉打击生物多样化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年全国调查所关于野生动物的事件为8189件,没收的野生动物数量为11.7万只,涉案野生动物的总数持续下降。 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开展“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业行动。 -年,累计发现34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法开采、采砂、在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建设旅游设施和水电站等5740个问题,完成了3986个修正。
在推进国内生物多样化保护事业的同时,中国密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参加的生态环境相关国际条约,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快速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境保护交流合作,进行大量生物多样化合作
三、推进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建设
在年《生物多样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上,中国获得了cop15的主宰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化保护成果的高度赞同。 cop15制定了年后的世界生物多样化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确定了2030年的世界生物多样化保护目标,国际社会对此予以关注、展望,将cop15作为处理日益严峻的世界生物多样化丧失问题的重要历史
作为cop15东道国,中国重视会议的准备,习大总书记是重要的国际场合,多次提及和推进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对cop15的支持。 受疫情影响,cop15会期推迟,但中国始终严格对照《东道国协议》,认真履行职责,履行义务,不断完善会场设备设施、会计服务和各项保障措施,积累在世界“框架”的协商进程中
年9月,中国和条约秘书处共同发表了cop15主题“生态文明: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ildingasharedfutureforallifeonearth )。 面对全球生态危机,中国政府一再重复新的快速发展理念,不走生态优先、绿色快速发展之路,与国际社会合作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世界生物多样化保护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广泛寻求共识,推进cop15的成果达成和继续执行。 多次多边主义,多次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积极地承诺世界生物多样化管理。 充分吸收总结“爱知目标”经验的教训,提出雄心勃勃、科学务实的新十年目标。 积极架起发达国家与快速发展中国家对话的桥梁,加强重要议题的交流协商,推进各方面的相对行动,寻求同化差异,增进共识,促进“框架”的顺利达成。 广泛调动多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执行效率,加强科学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切实推进快速发展中国家履约,保障《框架》的后续执行。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以生物多样化保护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抓住疫情后经济恢复战术的机遇,深入贯彻习大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物多样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保护优先、绿色快速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全面提高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和监督管理能力,严格管理重要生态空间用途的变化,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全程监督管理。 提高社会各界生物多样化保护的自觉性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化保护的良好气氛。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合作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将生物多样化保护问题纳入国家的上层外交活动,继续推进全球生物多样化的主流化。 加强生物多样化保护和绿色快速发展行业中的双多边对话与合作。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完全利用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一星”峰会、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峰会等上层外交场合,加强伙伴关系的认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多边环境管理,各方共同
(作者是生态环境部长)
标题:热点:聚集共识 携手共进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