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北方水资源水生态危机比较有效缓解
本篇文章1906字,读完约5分钟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侯建斌
6年累计向山东供水近40亿人,覆盖13市61个县(市、区),受益人口超过3000万人,缓解了北方水资源不足。
前后生态补水2.95亿方,改善南四湖、东平湖湖区生态环境,不干涸湖泊造成的生态灾害。
协助安排防洪、防洪,比较有效地减轻了沿线地市防洪压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这只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发挥多重效益的缩影。 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通水,表示期待半个世纪的调水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
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6周年之际,《法制日报》记者最近按照水利部的实地调查东线工程,6年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保障沿线省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开始出现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定,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术基础设施。
水利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工程计划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通过长江、黄河、淮河与海河的相互连接,构成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南北协调、东西相互经济”的整体结构。
江苏省是东线调水工程的源头,宝应站是东线工程最初建设的一级泵站。 2002年12月,宝应站正式建成。 这意味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可能的话可以借水”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进入了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企业扬州分企业总经理韩仕宾对记者说。 “由于地势南高北低,为了保证水向“高处”流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设置了13个楼梯泵站,共计22个枢纽,34个抽水泵站,总扬程65米。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线长约为1467公里,经过10年建设。 从江都三江营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和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兼具调蓄功能的洪泽湖、骡马湖、南四湖、东平湖,阶段性打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二手:一条北过黄河到天津,另一条东新
根据某权威数据,自去年5月尝试通水以来,江苏省连续6年向山东省供应近40亿方的水。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山东省不可或缺的供水水源,特别是在保障胶东地区城市供水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较有效地缓解了山东省过度依赖黄河水和地下水的困境
年以来,胶东四市进入连续枯水期,降水量少,当地水源严重不足。 为了保障胶东四市城市供水的安全,南水北调工程累计向胶东四市供应14.42亿立方米的水。
对抗旱洪水对策不可或缺的
今年8月11日,山东枣庄台儿庄市迎来了巨大的考验。 受台风9号“利马”的影响,平均降雨量达160毫米,台儿庄市水位达26.06米,情况非常危急。
当地开始了排湿站的紧急强制排湿,但由于排湿能力有限,排湿效果不好。
此时,南水北调工程在防洪排涝中的重要意义更加明显。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企业副社长秦迷表示,台儿庄泵站接到山东省南水北调调度中心的指令后,立即打开一台机组进行地方排涝,近两天泵站累计排水260万立方米。
秦迷告诉记者,泵站工程、水路工程等与沿线地区防洪比较有效对接,大幅度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和田间防洪条件,减轻了工程沿线地区市的防洪压力。
在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也同样起着抗旱的作用。 今年入夏以来,江苏省苏北地区发生了50多年来一次干旱。 沿线各泵站在结束年度调水出省任务后,立即投入抗旱运行,开始了刘山站、宝应站、洪泽站、泗洪站等8项工程。 在短短两个月内,累计抽水23.3亿方比较有效地缓解了苏北的干旱。
区域水生态环境改善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完成运行后,每年可以向山东省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立方的能力。 ”山东干线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不仅从水资源总量中增加了山东的供给保障能力,而且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共同调度。 特别是在特殊的干旱年,几乎可以缓解城市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生态危机。
更可喜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地区水的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据介绍,年南四湖出现了生态危机。 年,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 经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补水后,南四湖、东平湖湖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改善。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延长了通航距离,改善了航运条件。 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线从三级航线提高到二级航线时,航运安全保障能力和通航能力明显提高。 从南四湖到东平湖段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结合,穿过两湖段的水上通道,通航距离为62公里。
今年上半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已经完成试验通水,向天津和河北输送了6868万立方米的长江水。 未来,南水北调东线将作为京津冀通常供水实现。
标题:热点:北方水资源水生态危机比较有效缓解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464.html
下一篇:热点:地下车位登记应以确权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