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本篇文章2894字,读完约7分钟
核心阅读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更健全,“依法治疗污染”的法治保障更有力,依法行政的制度约束更严格。 生态环境行业优良立法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郄建荣
在270部现行比较有效的法律中,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组织实施的有13部。 在现行比较有效的行政法规中,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有30件。 生态环境部法规和标准司长别涛表示,无论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实施的都约占现行法律法规的二十分之一。
“刚颁布的民法典充分体现了《绿色》,被称为《绿色》民法。 》别涛不言而喻,生态环境部门将民法中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侵权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的复印件,落实到相关的生态环境专业立法事业中,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民法的合作。
别涛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更健全,“依法治疗污染”的法治保障更有力,依法行政的制度约束更严格。 特别是生态环境行业的优良立法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良立法卓有成效
现在生态环境行业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实施的法律共有13部,约占现在比较有效的法律总数的二十分之一。 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资源法22部民法典确立了“绿色大体”,物权、合同、侵权责任三篇规定了“绿色”制度,同时专章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国务院发布,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行政法规共计30件,占目前比较有效的行政法规总数的近二十分之一。 生态环境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共颁发了88份实施的部门规章。
必须指出,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立法的数量状况,而且以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为指标,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全面呈现出“优质”的特质。
对于十九大以来的立法进展,别涛不说,与推进合作制定了两部新法,两部新法中土壤污染防治法已经颁布实施。 长江保护法已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初审。
另外,推进四项法律的全面修改,其中新修改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于今年9月1日施行。 “该法律通过加强对固体废物包括医疗垃圾、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等的监督管理,对疫病的预防管理发挥重要意义。 》别涛表示,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3项法律的修改工作迫在眉睫,生态环境部建议确定具体的修法日程,按照程序全力进行。
另外,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止法等7个法律相关条款。
在行政法规方面,推进了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的颁布。 加快修改排放许可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事业程序已经完成,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司法文件方面,与司法机关合作制定检察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司法解释,“加强检察公益诉讼中的合作,依法进行污染防治战的意见”“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座谈会纪要”“生”
民法典提供新的支点
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的审议通过了民法。 别涛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命名为《法典》的民法典被称为《绿色》民法。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认为,生态环境立法的重大进展之一是民法决定了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决定了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 别涛认为通过民法典,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相互合作,共同发力,为公司履行主体责任拓宽了新的道路,为构建现代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支点。
民法典在总则编第9条中确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必须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可以说‘绿色’几乎成为了民事活动的大致整体”。 别涛不言而喻,在民法典的各分编中,很多条款都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复印件。 其中,物权篇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销毁固体废物,不得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音、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建设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日照。 设置建设用地的采用权,应该满足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合同篇的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必须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别涛不言而喻,民法典将中央明确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法律化,侵权责任篇中,设置专门章节规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侵权责任。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受害者可以提出惩罚性赔偿要求,对抑制恶意破坏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侵权责任篇还对生态环境赔偿的形式和范围作了列举规定,可以参照《民法》第1234条、1235条。 这些是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规定。 这是民法典的一大创新。 》法律的这些规定不仅继续迄今为止的法律相关规定,而且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实践进展,非法追加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确定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
别涛不言而喻,民法典是在确立“绿色”方面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内容,物权、合同、侵权责任三篇都有“绿色”的基本相关复印件。
193场标准助力防卫战
2018年6月24日发表的《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建立污染防治攻防战的意见》,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建立污染防治攻防战进行了部署,包括蓝天、碧水、净土的 其中,重要的是蓝天防卫战。
别涛表示,在标准体系中,现行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总数达到2140个项目。 其中强制标准203项,强制标准包括17项环境质量标准、186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别涛认为,这些标准对争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防卫战”、实施污染许可制度改革等事业非常重要。
据说围绕蓝天防卫战发表了83个标准。 其中有与国际接壤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书、《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等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型柴油车(国家6 )等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围绕碧水防卫战公布了42项标准。 其中包括《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另外,比较了《水污染防止行动计划》明确的农药、屠宰及肉类加工、食品加工制造、酒类制造等10个重要领域,开展了排放标准制修改事业。
围绕净土防卫战发表了68项标准。 其中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理标准(试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理标准(试行)》、废塑料、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行业控制“洋垃圾”进口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
别涛在发表生态环境基准的同时,还发表了《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技术指南》、《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技术指南》、《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技术指南》等8项环境基准。 这些环境基础标准可以在各种生态环境标准制修改事业上盖章。
另外,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包括污染许可申请和颁发、污染机构自我监视等在内的105项污染许可相关标准。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三大污染防治战所需的各种标准正在加快,这些标准已经成为公司实施绿色生产的重要武器。
标题:热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