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本篇文章1399字,读完约3分钟
几十米高,炉膛内是充满鲜红熔液的大型炼钢炉旁,精巧的假山流水,繁茂的绿草修竹……这是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工厂的一角。
现在的三钢厂区是3a级工业景区,厂区空气优良率多年来达到99%以上。
但是,三钢的老员工依然清楚地记得以前的烟尘飞扬,气味刺鼻的生产情况。
11月17日,职工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炼铁厂高炉主控制室内值班。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影
“‘一年吃一块砖’,三明市民曾经这样抱怨市区的粉尘污染,矛头指向三钢。 ”三钢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部部长郭光章说。
三明市以三钢兴起,先有工厂再有城堡。 占地八平方公里的三钢与这座城市融合得很好。 但是,直到1995年,三明钢厂的迅速发展依然是“傻黑太”,污染问题曾经成为三明“黑名片”: 1979年,三明市被国家列为“75个全国要点污染城市之一”。 1995年,三明市粉尘污染与鞍山、包头并列全国第一。
“我们真的认识到环境问题是‘生死’,必须放在迅速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郭光章说。
据统计,2000年以来,只有三钢总部投入近30亿元,新建环境保护设施或完成了环境保护升级改造项目350余项。 年钢铁领域遭遇“极寒”,三钢在严重损失下,依然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技术改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生产和环境保护发生矛盾的,生产要向环境保护让步。 资金周转困难的,要优先保障环保资金的投入。 》三钢集团总经理何天仁说,三钢还制定了10余项环境保护制度,所有环境保护事业都有制度,有规章。
今年10月,三钢安环部的巡逻人员在高地巡逻时,发现工厂的角落里冒着淡淡的烟雾。 这是一次失误引起的小失误,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但两名负责人分别按规定被处分了工资。
增加技术改革投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三钢人从实践中不断深化“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协调推进,不能实现可持续优质快速发展”的认识。
“是一笔大账。 我们给市民幸福感,获得了巨大的快速发展空间。 算账的话,近年来的领域是环保整顿的,我们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 ”。 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说,环保“倒逼”三钢走出优质快速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将集团自发电比率提高30%,设备运行效率提高4%,利润约8亿元。
通过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目前三钢环保设备和工艺水平、高炉、转炉、烧结机工艺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年来,三钢的钢产量从100万吨上升到1200万吨以上,但总能源消费量几乎持平,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增产不污染,增产不废弃,增产不增加能源消费量的“绿色钢”的
黎立璋说,随着明年年底超低排放目标的实现,三钢将努力升级为“4a”级国家级景区,使厂区成为三明美丽的“绿色名片”。
这是11月17日拍摄的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中板厂的生产现场。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影
11月17日,工人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生产现场调查了设备的运行情况。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影
11月17日,员工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的中板厂工作。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影
11月17日,员工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中板厂的工厂内配备了设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影
11月17日,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的工人走在成品存放处。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影
11月17日,行人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生活区走了浮雕墙。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影
11月17日,参观者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旅游工厂拍摄。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影
标题:热点: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1/3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