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让看山护林保水的人增收(美丽中国)
本篇文章2671字,读完约7分钟
永定河门头沟段。 本报记者贺勇摄
核心阅读
生态修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面积约占北京市整体的2/3。
最近,《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快速发展条例(草案)》提出审议,北京市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法治方法促进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快速发展。
打开北京市的地形图,可以看到北京三面环山,西部是太行山余脉,北部和东北部是燕山山脉。 山区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区全境和昌平、房山两区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北京把这部分地区列为“生态涵养区”。
最近提出审议的《北京市生态修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快速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以“不让生态环境保护者受损”、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中心,进行专业补偿、综合补偿、快速发展补偿。 这意味着《草案》为促进生态修养区绿色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加强资金保障,防止保护生态环境者吃亏
北京市生态修养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3。 据介绍,全北京约80%的林木资源、60%的水资源、65%的湿地、95%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在该地区。
“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确定生态修养区的地位,聚集共识,总结固化实践经验,发挥立法的引领、推进、保障作用,以法治方法促进生态修养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快速发展。 》北京市法律界人士局长李富莹说,为了保护这里的绿水青山,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由于地理位置等限制因素,目前北京市生态修养区的快速发展依然相对滞后,需要推进变革质量提高的快速发展。 年,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生态涵洞地区的通常公共预算收入为159.87亿元,仅占全市16个地区通常公共预算收入的6.4%。
“不损害生态环境者”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农村办公室主任金树东说,保障生态修养区的基本权益和快速发展权益是这次立法的一大亮点。
《草案》规定:“市财政部门必须合理安排向生态修养区转移支付的资金,推进财产权和事权的统一。”
北京支持门头沟等承担7个生态涵洞功能的区域,据介绍资金规模为每年30亿元。 在资金采用中,重视提高各生态修养区的统一能力,增强市级资金诱惑性,调动各区工作的积极性。
然后北京市加大市级投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市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生态涵养区建设项目的范围和比例,促进生态涵养区快速发展条件的改善。 对与生态修养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有关的瓶颈道路、停车场等辅助基础设施,市级资金给予100%的支持。 在园林绿化和乡镇公路建设中,市级资金支持比例提高到100%。 根据现行市区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每年预算在各生态修养区部署1亿元。
设立绿色快速发展资金,地区配对促进快速发展。
水墨画、竹灯笼、安静古朴的小花园,举目青山苍翠的美丽景色……散落在村子里的精致民宿,成为门头沟区梁家庄村的支柱产业。
在“创艺乡居”36号院,村民孙荣星作为“小院管家”打扫客房。 51岁的孙荣星是村内的低收入家庭,以前靠打工生活。 去年,村里建设了17套精品民宿,优先录用和管理村内低收入者,孙荣星经过选拔和训练,有了自己的第一个长时间就业,与以前相比收入越来越多,更稳定。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部,区域面积1448平方公里,98.5%是山地,曾经是有名的“京西矿区”。 从1998年开始门头沟区大规模关闭各种矿山。 不久前,北京最后一家国有煤矿大煤矿停产,门头沟千年采矿史正式结束。 全面退出采矿后,门头沟一直在转型爬坡。 以梁家庄村为例,2010年煤矿关闭后,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全村人口的一半变成了低收入人群。
在七个生态修养区中,门头沟是唯一纯粹的山区,变革之路应该怎么走? 《草案》建议:“建立区人民政府合作机制,给予财政资金,缓解职能,支持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干部人才交流等多种玩法,推进生态修养区与其他地区特征互补、合作共赢。”
门头沟区和西城区为“结对子”,西城区一次不重复出资4亿元。 门头沟区每年出资1亿元,设立共计8亿元的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的所有权、聘任权归属门头沟区,实行专项会计管理、专家计算、专家专用。 这些资金用各种方法将高质量的社会资源聚集到门头沟区,要点包括45个市级低收入村、29个区级低收入村,建设精品民宿项目。
审查结果表明,梁家庄村的“创艺乡居”项目得到了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良好的生态蕴藏着致富的希望,现在门头沟区有精品民宿项目30多个,很多村民拿着“金饭碗”,吃了旅行饭。
门头沟建设精品民宿绿色快速发展实践为全市生态涵养区提供模板,7个生态涵养区陆续与中心城区配对。 根据要求,各配对区对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的支持规模每年在1亿元以上,对房山区(山区)、昌平区(山区)的支持规模每年在0.5亿元以上。
优化生态公益岗位设置,完全培训管理机制
延庆区永宁镇王家堡村位于广谷地,两边群山绿意盎然。 村民尹明和胡文莲夫妇是青山变化的目击者,也是山林的守护者。
从2005年开始,延庆区有一个公益性岗位,叫森林保护员。 尹明和胡文莲第一次参加了森林保护员队,但由于年龄限制,尹明当时只担任了两年的森林保护员。 胡文莲工作到今年3月退休了。 正因为有了森林保护者的收入,年,他们家拆除了旧房子,盖了新房子。
但是,现在生态修养区的人均支配收入依然很低。 年延庆区人均支配收入为36429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根据《草案》,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优化生态公益岗位设置,整合岗位职责,完全培训管理机制,调整生态公益岗位补贴资金,合理明确岗位补贴标准,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
“目的是让看山、森林保护、保水的人实现绿岗就业增收。 ”金树东说。
据统计,目前北京郊外有4万多名农民作为山区生态林管理员实现了绿冈就业,其中低收入农家达到7000人,人均每月收入增加638元。 全市每年投入生态公益林促进快速发展机制资金7.5亿元,127万山区农民人均直接利益356元,其中包括4.04万山区低收入农户,超8万人受益,217个低收入村人均
平原生态林养护招聘用当地农村劳动力在60%以上,规模化苗圃招聘用当地农村劳动力在50%以上,山区营林招聘用当地农村劳动力在80%以上……年仅新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就吸收了1.9万北京郊外农民的就业增收,平原生态林养护,
在密云,为了保护首都人民的大水壶,密云水库周边禁止饲养家畜,养了十几年牛的农民万明泉打破了牛圈成为了保水队员。 “我以前靠喝水,现在确保喝水。 ”万明泉说。
标题:热点:让看山护林保水的人增收(美丽中国)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1/3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