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我国“两山”实践革新基地已达87个
本篇文章2639字,读完约7分钟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郄建荣
今天,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等35个地方获得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后,我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达87个。
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建立污染防治攻防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活动”。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87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多层次推进、中西部秩序布局建设体系。 这些创新基地无论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是推进经济绿色变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惠远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两山”要么实践创新基地判断技术方针,要么近期发布。 他说,随着指导原则的出台,“两山”基地建设将引入量化评价机制,“两山”基地建设将更加高效、更加稳健。
“两山”基地既实现经济效益又实现环境质量
今天被生态环境部授权的“两山”基地密云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生态修养区,是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 密云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区的面积均居北京市首位,也是北京市森林面积最大、湿地资源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密云绿水青山特点是厚积薄发,生态环境保护年均投入近30亿元,gdp比例占近9%,密云水库和主要入境,入库河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空气环境质量位居北京市第一 特别是围绕“两山”基地的建设,密云积极创新“两山”体制机制,全面深化生态惠民的行动实践,在不断探索“两山”转变过程中,形成了可以宣传的典型实例和经验方法。
据介绍密云区在跨境水体联合防治、大型水源地综合保护管理及生态补偿方面形成了示范领导效果。 强调“蜂蜜均”企业的品牌效应已成为“两山”转变的密云模板。 以古北水町为首的文旅产业的融合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支撑着“两山”的转变。 以极星农业为代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两山”的转变。 以中关村密云园为中心的科创产业迅速发展创新“两山”的转变……
实际上,生态环境部授权的87个“两山”基地都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双赢的典范。
江西省靖安县是第一个获得“两山”基地的地方之一。 年10月,法治日报记者采访过靖安县。 靖安采访期间,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山”基地建设前后,特别是“两山”基地授权后,靖安县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双赢结构全面形成。
据该负责人介绍,靖安县通过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生态特征更加牢固,近年来靖安县的森林采伐率从79%上升到84%。 集镇生活污水解决率达到90%以上,出县边界断面水质达到两种标准。 pm2.5的年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 而年全县有机农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89.5%,绿色低碳工业企业广告主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广告主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75.4%,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53.6亿元,同比增长21.3%
年12月,获得“两山”基地称号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不仅通过“四素同源”(即同时建设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成功地延续了1300多年的农耕文明,而且开展了“两山”基地的建设, 红河州相关负责人对《法治日报》记者说,通过“两山”基地的建设,扩展到哈尼梯田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另外,水田养鱼等,通过大力发展水田经济,如下所示。
“两山”基地的群众幸福感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发表《意见》实施后,根据《意见》的要求,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全力推进“两山”基地的建设。
该负责人指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路径模式为重点,致力于在各地将“两山”理念转变为实践行动,探索重视生态优先、绿色快速发展的优质快速发展新路 着手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各地巩固绿水青山基础,加大绿色快速发展动能,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变机制,培育生态文化,在推进生态惠民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实践中,各地发掘自身特点,加强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生态补偿”、“企业品牌领先”、“复合行业”、“市场主导”、“绿色金融”等转换路径模式。
据《法治日报》记者介绍,从年到现在,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被授予87处“二山”基地称号。 现在,“两山”基地已经遍布全国。
该负责人表示,87个“两山”基地在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特征向经济特征、快速发展特征转变方面效果显著,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优质快速发展。 而“两山”基地的建设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参与度,人民群众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
另外,“两山”基地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特别是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方面,位居所在省区前列。 据介绍,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达到优良以上,全面完成了《水气土十条》规定的各项任务。 该负责人表示,获得“两山”基地称号的地区大众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均达到8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两山”基地建设管理规程或发布
为了进一步规范“两山”基地建设,生态环境部把规范化制度化作为示范建设的关键,不断完全示范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进行严格的准入和监督管理。 年全面开展“两山”基地建设后,生态环境部制定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提高了“两山”基地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
张惠远对《法治日报》记者说,“两山”基地建设在修改建设指标和管理规程,全面优化量化评价和判断机制后,科学判断建设效果,吸引建设方向,深化建设文案,规范建设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比较管理规程,张惠远在管理上生态环境良好,“两山”转换实效显着,确立相应的长期机制等确定为入选“两山”基地的基本准入条件,另外,以乡镇村为基本单元,在全境进行宣传
张惠远表示,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地表水优于三种比例在内要稳定90%以上。 空气环境的优良率必须稳定在90%以上。 林草展望率稳定提高等10个项目。 他说“两山”的转换效果指标包括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占比稳定提高。 除了生态旅游收入占有率稳定提高等7个项目外,还有保障制度建设、市场机制建设等3个长期机制建设指标。
《法治日报》记者表示,“两山”要么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要么近期发布。
张惠远指出,管理规章实施后,定量评价基地建设效果,吸引基地可以通过维护绿水青山、探索绿色快速发展路径、提高民生福利三个维度,实现更有效的协同快速发展。
本报北京11月30日新闻
标题:热点:我国“两山”实践革新基地已达87个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1/32583.html
上一篇:热点:会员服务注水,还需规范协议
下一篇:热点:为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