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15件涉及食药违法典型范例公布
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5个部门发表了15份食药监管执法司法的典型案例。
发表15件食药的典型例子
年10月,在公安部组织的协调下,四川省成都市公安机关集中上网,解决成都821产销假药事件,逮捕了36名嫌疑犯,摧毁了5个假药制造销售设施。 据调查,嫌疑人张某等成立了所谓的“爱会”,掩护注册的医药科技企业,筹集会费约定免费医疗养老,通过邮购的手段高速发展老年人“会员”,在成都市等地设立制造销售假药的场所,开发中药材等 这是五个部门发表的典型例子之一。
这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市场监督总局、国家药监局5个部门分别提供了3个例子,共发表了15个典型例子。 15个例子中有8个是食品监督管理行业的例子,7个是药品监督管理行业的例子。 其中既有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假坚果、含铝泡沫打粉包子等事件,也有总涉案金额达到数亿元的重大事件。 利用邮购手段销售假药对老年人造成危害等,既有以前流传下来的类型的事件,也有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手段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新事件。 也有执法司法机关密切合作,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系机制发挥每一个作用,使用公益诉讼手段保护大众利益的事件。
医药品刑事案件5986件
年7月25日,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集中打击药环犯罪“昆仑”行动。 特别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解决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32万件,逮捕犯罪嫌疑人1.97万人,摧毁“黑岗位”“黑工作室”“黑工厂”6684处,清除黑坏集团45个,总案件值159.78亿元。
据北青报记者介绍,从去年1月到11月,全国检察机关认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案件4529件7902人,起诉了7532件14019人。 其中,以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恶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有毒、有害食品罪共逮捕2779件4510人,起诉5937件10012人,向行政执法机关起诉上述罪名事项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法院共审查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恶药罪一审刑事案件5986起,同期生效8905人。
药物滥用事件13.7万起
年前的第三季度,各地食品安全违法事件13.7万件,罚款29.1亿元,没收金额2亿元,许可证328件被取消,司法机关被移送了1078件。
截至2011年11月30日,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调查了8.6万起食品安全违法事件,罚款9.3亿元,责令停产2604户停业,吊销许可证173件,劳动资格限制312人。 在共同行动中,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和河北、安徽等10个省召开违法食品公开销毁现场会,集中销毁违法食品300余种540吨。
年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了完整的疫苗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了疫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了对36家生产疫苗的公司的巡逻检查。 加强风险监测评价,国家药品抽查1.6万批,不符合率1.5%; 完成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查2749批,合格率为7.75%; 完成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查1.55万批,不符合率为3.63%。 另外,从年1月到11月,全国共调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类违法事件85310件,物品金额22.27亿元,罚款金额8.06亿元,没收违法所得金额1.48亿元,责令停产1469户,许可证。
文/本报记者张鑫
标题:热点:15件涉及食药违法典型范例公布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8/3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