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高校专业点跟着诉求转
本篇文章1157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考核结果,共增设专业点2072个(备案专业点1831个,考核专业点241个),部分取消了与学校运筹学定位和特色不符的专业点416个。
在新的专业点中,工程占44.35%,增设最多的三个专业依次是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和智能科学和技术。 另外,这次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的专业点40个,申报、审查、调整的专业点将列入相关大学年本科招生计划。
我们知道这次的专业批准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大概。
反复寻求指导。 优先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诉求,确保专业快速发展的“小逻辑”遵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逻辑”。 一是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支持大学新一代新闻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相关专业。 增设196项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101项机器人工程、50项智能制造工程、35项人工智能、15项新能源材料和器件。 二是为了改善社会事业和民生,需要专家来支持大学的设置相关。 增设学前教育27个、健康服务和管理25个、助产学25个、小学教育21个、康复学8个、儿童科学7个。 三是面向国家对外开放战术,支持高校设置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专业。 增设14个中文国际教育,新设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国际信息与传达、塔玛吉克语、爪哇语、旁遮普语等目录外的新专家。
多次做标准指南。 年初,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作为高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的依据和参考。 《国标》涵盖所有92个本科专业类,确定了各专业类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教师队伍、教育条件、质量保障等基本要求。 在这次本科专业设置评议中,教育部征求了900名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将“国标”作为评价申报专业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 申请增设临床医学类专业的高校时,至少需要一家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否则不通过。
多次带特色引导。 吸引大学加强专业计划,根据各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合理增设专业。 不要盲目地设置大学的专业,让一些大学单方面不追求“大而全”,热衷于设置投资少、容易打开的专业。 在这次的专业设置评议中,对整体布点多、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避免在同一区域大量反复设置“过热”专业。 另外,部分体育类大学新设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智能体育工程、体育旅行等专家,农林类大学新设了家具设计与工程、马业科学、中兽医学、经济林等专家。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大学加强新建专业建设,重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诉求,合理控制招生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根据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不断提高专业内涵,强调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认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力。 (记者张保淑)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04月24日第10版)
标题:热点:高校专业点跟着诉求转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5/3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