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不问苍生问鬼神 西汉“新垣平案”钩沉
本篇文章1929字,读完约5分钟
□陈灵海(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教授,法律和历史研究所主任)
《二十四孝图》中的汉文帝“亲味汤药”
汉文帝刘恒(前180—前157年在位)是“文景之治”的创始人,是强制劳动刑改革的主持人,“二十四孝”中熟悉汤药的孝顺儿子,是史上最优秀的皇帝。 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也自称“不会被汉文帝逮捕”,生前多次献祭,死后该市是“文”,可见崇敬之至。 但是文帝后期的“新垣结衣平案”是他统治了20多年的缺点。
赵人新垣结衣平
“新垣结衣平案”的细节没有史料了。 据《汉书五行志上》记载,新垣结衣平是“望气”的魔术师,在渭河北岸建庙,宣布祭奠五帝,就能再现周鼎,得到文帝宠爱信。 结果,事情违背了愿望,周鼎没有出现,反而遭遇了重大水灾。 “文帝之后三年(前162 )秋,大雨,昼夜持续了35天。 蓝田山水出来,流过九百多所房子。 汉水出来,坏民房八千余所,杀三百余人。 ”新垣结衣知道撒谎求救,企图作弊,被捕,夷三族。 族刑停止多年后,在此案中再次生效。
汉惠帝提出“想消除三族的罪恶、妖言令”,未解决而崩溃,直到吕后元年才实行这项改革。 汉文帝二年(前178 ),在周勃、陈平等重臣的支持下,推进了除收律和相坐法外的改革,实现了“罪不平息,无罪不相依”的初步实现。 之后,以《淳于意案》的杠书为契机,推进了代替肉刑的强制劳役刑的改革。 为什么《新垣结衣平案》这么严重,汉文帝重新开始“夷三族刑”,使至今为止的改革成果乌有?
这必须从汉代统治者的信仰结构开始。 汉高祖二年(前205 )东打项羽还担心自己的未来,问下属顾问:秦时祭奠哪一位神? 顾问回答了白、蓝、黄、红四帝。 刘邦至今为止听说过“五帝”,现在只有四个,说“等我有五也”。 于是建立了黑帝祠,命名为“北畤”。 他把自己神化为黑帝,五色帝也成为汉代国家祭祀的最高神灵。
汉文帝在边缘时会成为皇帝,所以当然很在意是否受到诸神的佑护。 新垣结衣平利用文帝的这种心理,撒谎说“长安东北健康,五采,只要人戴冠冕”,在玉杯上刻上“主人延寿”字样,献给文帝作为祥瑞。 得到文帝的信任后,他的食欲越来越大,为了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提议修建五帝庙,表演了祭奠五帝,等待周鼎浮出水面的丑剧。 意外遭受水灾,不仅水位没有下降,反而暴涨了。 难怪失去了文帝的脸,还提到了帝位的合法性问题,雷生气。
滥用和批评族刑
新垣平被族诛后,成了政治辩论中的坏典型。 武帝即位后,外戚窦婴、田蚡都喜欢儒教,劝武帝设明堂,崇礼制、“隆推儒术、贬道家言”。 武帝祖母窦太后生气地说:“我想成为新垣结衣平邪! ”怒吼道。 老妇人崇拜黄老,政见保守,但人生经验非常丰富,特别讨厌哪个曲学阿世,巧言令色的伪学家。
窦太后死后,武帝大兴儒教,文帝为了严惩魔术师而重新开始的族刑,也被他极为使用。 主父偃因收到诸侯的钱和卷入齐王自杀事件而受到族刑,郭解因任侠被家系处罚,王温舒、李陵、公孙贺、刘屈爻、李广利、公孙敖、赵破奴等也相继受到族刑。 宋人洪迈( 1123-1202 )批评说“汉民族诛之法,每次轻用”,主父偃、郭解不构成死罪。 酷刑之乱就是这样! ”。
晋代族的刑更乱。 元康元年( 291岁)贾后陷杀功臣,派遣卫筱仇家荣暗在卫宅门外大声喊叫。 “促进公务,陆续记录瓘家口及其子孙,暂时全部被砍掉。 」那情景的悲惨,至今读起来还是毛骨悚然。 元康9年,阎杠强烈批评滥用族诛:“来自晋兴,用法严格,速度慢期间,诺瓦尔加诛斩。 掌握伏法,还能变强。 现世的惩罚,动不动就灭门。 ”。
苍生和鬼神
最优秀的政治家即使到了政权末期也不可避免地犯低级错误。 清代名臣张廷玉( 1672-1755 )一生勤奋谨慎,几乎没有犯错误。 晚年自愿要求享受,完全忘记了“万言万当一默”的座右铭。 干隆帝的智商之高,震惊了所有的臣子,同样逃不过年老昏倒的自然法则,晚年昏倒了,但自称是“十全老人”。
汉文帝即位之初,将21岁的贾谊重用为博士,1年后破格提拔为太中医生。 不接受贾谊的“改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的建议,改革了嬴秦旧制和“萧规曹随”式的统治风气,但在许多改革中吸收了贾谊的精华。 鼓励农业迅速发展和加强粮食储藏是根据贾谊的《关于储蓄稀疏》。 废除族诛和相坐之法也是根据贾谊的理论。 贾谊被置于长沙王傅之外后,文帝接受过对勋臣亲切的建议。
但是在政权的下半场,文帝对鬼神越来越感兴趣。 他召回贾谊,不分治国方略和民间痛苦,半夜只谈鬼神,“我很久没见贾生了。 以为自己考虑过那个,现在也不是”。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句“可怜的夜半虚前排,不听苍生鬼神”,不仅因为贾谊不重要而抱怨,还警惕当时的统治者,不要因为虚无而迷失方向。
标题:热点:不问苍生问鬼神 西汉“新垣平案”钩沉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3/29613.html
上一篇:热点:《龙筋凤髓判》中的法和人情
下一篇:热点:獬豸与神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