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耕织图里思农家
本篇文章817字,读完约2分钟
□胡勇
一湖春水映黄花,两排古柳发芽。
另外,在绿色的好季节,农织图考虑的是农家。
最近,在北京颐和园的踏青奖春天,被耕织图景区呈现的江南水乡风景所吸引,心情平静,诗兴大发。
耕织图景区位于颐和园的西北部,占地25公顷的园林景区,由耕织图石碑和石刻、延赏斋、织染局、蚕神殿、水村居组合而成,其构想、布局是从中国以前传来的文化中重农爱农、尊农敬农的思想
记载建议建设耕织图景区的是清代干隆皇帝。 这个太平天子为了宣传重农爱农、尊农敬农的思想,把元代画家程棼画的耕作图和蚕织图制成48张,用双钩法雕刻石头,加上他自己的问题知识,嵌入玉川斋的长廊,让人们耕种细织,以农为基础,迅速生产农业
在玉河斋的长廊上徘徊,仔细观赏反映男耕女织、春种秋收的石刻,不仅了解古代农具的种类、格式和采用方法,还让人感受到古代农民生活的辛苦和勤奋。 正如唐诗中所说,“锄草日到了下午,汗流浃背。 任何懂中国菜的人,颗粒都很辛苦。 ”。 诚哉斯言!
实际上,从中国传来的文化中重农爱农、尊农敬农的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阶层,皇帝皇后、王子皇孙不仅经常弓耕田地亩表达重农爱农、尊农敬农的意思,文人、医生也以诗歌赋等形式重农爱农、尊农敬农 最近,读了清代文学家、画家郑板桥给弟弟写的家书,其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观念。
郑板桥在信中说:“天地之间第一人只有农家,士是四民之末。 农夫种田一百亩,其次是七八十亩,其次是五六十亩,都折磨它的身体,努力工作,务农收获,养活天下人。 天下无农夫,举世饿死”。 郑板桥称农民为天下第一人,比老百姓“士农工商”的地位排行榜更进一步。 这一方面反映了清朝初期知识分子的萎靡,也反映了农民对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
另外,在绿色的好季节,农织图考虑的是农家。 现在祖国大地是阳气上升、万物发生的季节,农民又开始了一年的耕作播种、施肥浇水。 在发扬重农爱农、尊农敬农的优秀之前传达思想,衷心祈祷每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吧。
标题:热点:耕织图里思农家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1/2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