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广东四化并举推动社区矫正从业优质快速发展
本篇文章3722字,读完约9分钟
122个建设县(市、区)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全面建设,社区矫正事业停止了“游击战”。 引进和培养社工组织开展教育支持活动。 用点面结合推进智力矫正,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落,在疫情期间教育学习不中断……
2005年,广东省被列入全国第二届社区矫正事业试点省,2009年全面试行。 近年来,广东省司法厅在司法部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严守安全稳定的基础,先行尝试,以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全面推进社区矫正事业,实践中党委政府统一指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
据统计,截至去年5月末,广东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3.8万人,累计中止并解除了20.5万人的矫正。 近年来,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年再犯罪率一直维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年再犯罪者人数比年减少了35%。
编入民生工程,实现社保中心县区的全覆盖。
“坚决服从云安区法律界人士、石城法律界人士所的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规定……”年6月1日上午9点,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社区矫正中心发表室内举行了认真的入抗宣言仪式。
云南区社区矫正中心580平方米的岗位宽敞明亮,报告登记室、矫正宣言室、心理矫正室等10个功能室计划有序,办公秩序井然。 “这在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云安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员工钟秋江说。
以前,由于没有专业和规范的地方,很多社区矫正机构因为坏事变得简单了,有些事业在形式上流动。 没有地方,社区矫正对象不知道向哪里报告,集中教育学习只能依靠放养。 没有发表室,员工只能把社区矫正对象叫到办公室,一对一的口头对话即使进入矫正发表,有些员工也要去社区矫正对象家发表。 “当时的抵抗发表没有魄力和威严感,也有觉得和其他市民没有区别的社区矫正对象。 》钟秋江的回忆
年,广东省司法厅党委提出了加固弱创新创先的事业构想,成功地将广东社区矫正事业作为省政府本年度民生事实上的工程,省财政每年向粤东西北经济不足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社区矫正专项补助资金2500万元 同年,广东122个建设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全部建成采用,广东社区矫正中心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不仅如此,广东省还在有条件的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中心,设置矫正宣言室、教育训练室等功能室,以期便利偏远山区的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监督教育。 “在规范场所执法,不仅提高了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意识,而且对员工的执法也更有底气。 ”云浮市云安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成朝宇说。
规范化建设决定教育矫正质量的方向。 广东省司法厅在逐步巩固基础保障的同时,根据两院发表的《社区矫正实施方法》和《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事业合作管理的意见》,围绕监督管理、教育合作等,制定了辅助的系列制度和事业指导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社区矫正对象不能出国。 但是广东省毗邻港澳,与国外往来非常频繁,很难发现社区矫正对象擅自出国。 为了及时堵塞脆弱性,年广东省司法厅和广东省公安厅共同发出了关于加强社区囚犯出境预防管理工作的通知。 之后,每月和解的社区矫正对象新闻必须向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报告。 年5月,广东省司法厅还建立了防止广州边检站和社区矫正对象出境的工作机制。
链接社会资源开始专业教育的先川
受港澳影响,广东早日引进社工服务,特别是珠三角社工组织的培养和快速发展态势良好。 广东省司法厅于2009年尝到专家做专业事情的甜头,开始引进社工组织参与教育援助。
“广东矫正对象保持在每年3.5万人左右,但由于只有不到600名社区矫正专业国家的员工,所以面临编制不足、人员少、任务重、经费不足、教育方法相对单一、教育矫正专业性不高的困难。 培养和购买社工服务参加教育支持,可以依靠其专业技能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同时给予社区矫正工作者越来越多的精力从事执法工作。 》广东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杨运根介绍。 目前广东省参与社区矫正事业的社工组织有101家,社会工作者1200余人,服务项目近120个。 社会志愿者组织近150家,社会志愿者超过2万人。 其他社会组织有50余家,服务项目有50余个。
近年来广东省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情况调查显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心智不成熟,再犯罪率高,是社区矫正的重点群体。 珠江三角洲和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不相同,社工组织的迅速发展状况也不同。 因此,年广东省司法厅联合委员会实施“合作伙伴同行”计划,通过建立配对合作关系,引进珠三角高质量社工资源协助粤东西北地区,与25岁以下社区矫正对象相比,青少年社区矫正
据统计,年,“同伴同行”计划帮助223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复学,其中31人考上了大学。 未成年的张欣(化名)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10个月徒刑,缓刑1年。 受益于“伙伴同行”计划,广东省法律界人士所为她设计了矫正方案,司法社工为她疏远了感情,经过9个月的努力,张欣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由于社区矫正对象的经验境遇千差万别,广东社区矫正致力于个别化教育,根据个人特点进行矫正。 鉴于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在工作日难以参加集中教育学习,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于年启动了“星光道顺国学同行”社区矫正夜间教育计划。 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是业务员,白天没有时间跑业务,受刑家庭关系紧张,所以员工为他安排了“亲子+普法”等夜间教育课程。 通过学习,陈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犯罪,法律意识增强了。 据统计,迄今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安排了462次教育课程,其中夜间课程147次,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了各类教育学习15890人。
为了使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广东社区矫正机构积极推进管理、教育、援助等功能一体化的社区矫正基地建设,目前全省建设了844个各类社区矫正基地。 “通过定期在基地开展公益劳动,社区矫正对象以劳动所得进行公益,帮助贫困家庭,以往公益奔向养老院的单一方法大幅度丰富了。 在基层,无家可归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暂时居住和就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杨运根说。
点面结合推进为了均匀提高智力矫正量的质量
茂名市高州法律界人士社区矫正股长刘旺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登录广东省社区矫正管理新闻系统,查看是否有联合待办事宜模块和调查、交付执行等新闻。
6月1日,刘旺通过广东省社区矫正管理新闻系统从茂南区人民法院收到了5月25日编写的判决书。 “这是男子无证驾驶,被法院判处危险驾驶罪1个月徒刑,缓刑2个月的判决书”刘旺说:“多亏了智力矫正建设,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到社区矫正对象的资料,事先制定矫正计划。”
刘旺收到的通知是通过法院综合事务系统引进的。 从2005年开始,广东社区矫正机构实现了人民法院a的新闻化网络,以及新闻共享、业务合作、网上事件。 以前,法院在作出社区矫正的判决后,需要用快递发送纸质法律文件,但由于需要时间,所以经常还没有收到法律文件。 如果中途发生差错而无法接收,可能会导致社区矫正对象泄漏。 现在,电子文件一键送达后,社区矫正工作者可以直接捕获必要的消息,避免重复输入,减少员工的量,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这只是广东智慧矫正的缩影。 作为司法部智力矫正建设的试验省,广东社区矫正机构重视社区矫正工作的诉求,积极推进早期启动、早期计划、早期配置、点面结合、社区矫正新闻化事业。 2012年,广东在全国早期建设全省统一的社区矫正管理新闻系统,实现了数据汇总、定位监督管理、矫正工作的在线处理。 年末,全国首次建设了部、省、市、县、镇五级连通的远程影像审计系统,建设了部级模板工程。 另外开发了社区矫正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社区矫正app“粤正通”,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网络上的学习和员工移动办公。 年,智力矫正设计项目被评价为全国智力司法的十大创新案例,成为全国社区矫正的唯一获奖项目。 目前全省社区矫正对象的电子定位监督管理和新闻化审计率达到92%。
杨运根说,大力推进智力矫正建设,是科学技术需要人力的时间的高效化。 “可以将员工从繁杂的小事中解放出来,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教育援助水平,提高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合作、新闻共享能力”。
疫情期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学习多少没有错。 登录远程教育平台,他们可以单独学习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知识,参加技能训练。 平台对工作冲突和居住在远处的社区矫正对象也非常方便。 到目前为止,社区矫正对象注册远程教育平台完成课程的人累计90.8万人,总学时超过79.8万小时。
广东社区矫正机构紧跟时代,在佛山市禅城区试点区块链+社区矫正项目中,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信用评价模型,并结合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个人征信,强制其自主接受监督管理和教育 然后,利用vr虚拟技术,在全国首次开辟“沉浸式”冲击教育的先河,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实现虚拟操作,向社区矫正对象的各方面提示虚拟现实场景下的监狱环境的视觉体验,违法犯罪后关押实际
目前,广州增城的社区矫正对象阿辉(化名)由民间公司家、梅州兴宁的社区矫正对象陈先生成为大学、汕头的社区矫正对象游某见义勇为等令人高兴的故事,经常在南粤大地上演。 在疫情新冠肺炎期间,深圳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向家乡卫生机构捐赠30万元防疫物资,江门开平社区矫正对象梁某投身抗疫一线连续几十天,湛江徐闻社区矫正对象谭某捐赠5万多元蔬菜援助武汉 文/图吴刚
标题:政法:广东四化并举推动社区矫正从业优质快速发展 地址:http://www.leixj.com/zf/2020/1217/1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