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0-12-14阅读:

本篇文章1049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报道(记者郭树合通讯员崔爱芹)摆脱了许多杂乱的身份后,20多岁的刘某终于能正常应聘,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

年9月,刘某在山东省滨州市为就业奔走,但应聘的几个机构以失败告终。 之后,出于好意的人,使用者经过背景调查,发现他是两家企业的股东、两家企业的监事,害怕以这样多的粗糙身份录用使用者。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突然的情况吓了刘某一跳——自己什么时候当上了上司? 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很可能和丢失身份证有关。 咨询了四家企业,他发现这四家企业实际上是同一天在滨州市滨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的。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为了维持自己的合法权益,年8月2日,刘某将滨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机构改革后,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相关职权分给了行政审计局)诉滨城区法院,要求区行政审计局取消他在四家企业的登记行为。 据法院审理,四个企业是相关企业,四个企业共计有两个法定代表人,一个登记两个企业,刘某又在各人管理的两个企业中分别负责股东、监事。 股东在企业章程上签字,经过司法鉴定,两个企业股东“刘某”的签字不是刘某本人签字的。 法院审理后,于今年5月15日作出判决,取消了原登记机关进行的刘某涉案企业的股东和监事登记。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事件胜诉后,原以为松了一口气的刘某遇到了新的难题。 由于企业登记是整体行为,区行政审计局不能单独取消企业登记中的股东或监事要素,在其综合业务系统中也没有单独取消的趋势。 审计局没有调查权,无法调查涉案四家企业的现状,直接取消企业登记可能会引起新的纠纷和诉讼,判决生效,但实际上无法执行。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今年6月,滨城区检察院在与法院交流时,理解了上述4起行政诉讼案件面临的困境,认为接受解体研究的判决,行政争议符合实质性解决的条件,为此设立了事务小组,阅读法院的审判答案,并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比较区审计局没有调查权,不能调查企业现状的情况下,检察官向相关机构调查了4家企业的经营场所、纳税记录、信用记录等,相关企业登记时提供的股东、监事、经营场所等很多新闻都是虚假的资料,登记后也是正确的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根据企业法和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6月29日滨城区检察院向区行政审计局发送检察建议,建议区行政审计局立即取消涉案四家企业的登记。 行政审计局收到建议的第二天取消了四家企业的设立登记。 取消企业登记后,刘某的股东和监事登记当然也可以取消,法院的判决将执行。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这类事件是历史遗留的问题,现在面对审查管理的分离、行政审计局的调查权等问题,检察积极行使调查核实权,查明事实,为我们取消企业登记提供依据,消除了后顾之忧。 》行政审计局副局长王建新充分肯定了检察的方法。

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标题:政法:撤销“股东”身份如何这么难    地址:http://www.leixj.com/zf/2020/1214/15232.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