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警务革新破解地域广袤地区社会治理难题
本篇文章2477字,读完约6分钟
◆科学技术撬开公安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智力警务赋予公安基层实战能力
◆实现群防群治是警力的有效补充
◆科学合理的配置激发了民警的活力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长春周斌
发现有人恶意切断养殖场的监视偷羊,智能警报装置自动警报,户主宋某和社区民警立即赶到养殖场,嫌疑犯还没来得及逃走。
发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葽冰洼自然村。
“冯记沟乡地广人稀,离派出所最远的自然村有70多公里,接处警察压力很大。 现在,由于智能警报装置、“云广播”等一系列科学技术应用,警务的实务水平显着提高,大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 ”。 冯记沟派出所的教师陈建鹏告诉了《法治日报》记者。
近年来,宁夏、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公安机关立足农牧区地区广大特殊情况,不断创新信念,拓宽思路,采用智能应用、群众启动、内部挖掘等方法,大幅度弥补警务短板,整个辖区的治安环境
智能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
今年6月以来,与管辖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道路不便、安全不足等现实情况相比,冯记沟派出所在54个自然村设置了45个具有“云广播”功能的大扬声器。
陈建鹏说,民警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通报管辖区域的警情,提醒人们注意防止治安,宣传防止治安的知识,设定相关录音的时机进行广播。
“老百姓可以通过大喇叭听到村里的上天提议和治安状况,不仅可以知道应该观察什么,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还可以知道常用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更有效地提高安全防止意识
现在冯记沟乡的“云广播”大扬声器基本实现了全面展望,冯记沟派出所最近三个月,各种警报通报数量同比减少了17%,盗窃事件实现了零发生事件。
“以前,民警丢了村子里的羊跑了很长的距离,现在大众的安全防止意识提高了,偷羊等事件的发生率显着下降,释放了大量的警力。 ”陈建鹏告诉记者。
智能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公安工作带来强大的辅助力。
内蒙古自治区巴扬涩谷市公安局支持公安大数据,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广大民警提供人、车等新闻查询、比较、采集等功能,民警访问、侦查事件、新闻查询“掌宝”
青海省刚察县公安局通过合并、新建,设立了261个治安卡口、一键警报柱等设施,基本复盖了全县重要的道路、要点部位。 然后设置视频资源管理、视频巡逻、治安卡口、新闻收集应用等新闻化应用平台,在案件解决、防止家畜盗窃事件等方面发挥重要意义,社会管理“2升2达
“用科学技术撬动公安社会管理现代化,用知识警务给公安基层提供实战能量,是新时期警务改革和创新道路的选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改革和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永忠教授说。
大众群防群治
“赵警官,我家附近聚集了很多违法案件的人。 》最近,盐池县公安局花马池派出所龙翔社区警务室民警赵志刚刚接到辖区治安积极分子的通报。 花马池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察接触相关地点的周边地区,逮捕了赌博的11名违法分子。
今年年初,花马池派出所亲自对接盐州街道办事处,建设了政府出资、社区管理、派出所合作的强化基础管理新模式——爱点超市。 这种模式科学制定了爱点现金化奖励管理方法,发动治安积极分子建立新闻报道员队伍,参与义务巡逻,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事件线索,提供信息新闻等行为给予积分奖励,大众四分之一
今年1月至9月,盐池县街道10个社区爱积分超市的所有运行治安积分制度获得了30多条有价值的线索,解决了1起刑事案件,调查了3起治安案件,逮捕了15名违法犯罪分子,90多名民众予以积分奖励
“自从爱积分超市推行以来,大众参加热情很高,在发表各种大小的治安问题后立即通报,处理及时,社区比以前更安全了。 ”龙翔社区综合治专业的利萨如是说。
广泛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实现警力比较有效的补充。
内蒙古公安机关创新适应农牧区群防群治模式,呈现出鲜明的草原特色。
阿拉善盟阿左旗公安局组织农牧民成立草原“都贵楞”(联防队),成为巡防自治力量,在生态环境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应对突发事件、救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
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宣布了“阿尔及尔”(平安)警务助手的新举措。 警务助理分别从社区、嘎嘎(行政村)两委员会和积极分子中选择录用,支持实现“警务前进、强基本固本”的事业目标,形成解决公安机关基层警备不足、基础事业薄弱等问题的长期机制
呼伦贝尔市公安机关结合牧区、边境优势,在草原110基础上,选择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想为公安机关工作的牧民群众基本家庭,建立草原110“蒙古包哨所、牧民哨兵”,边境地区社会大局
提高内部挖掘潜力
农牧区地域辽阔,经济基础薄弱,居民居住分散,社会治安状况相对多而杂。
年初,包头市公安局对派出所的警务机制进行了很大改革:拆除全市109个派出所合并为72个,简化率为34%; 390名民(辅)警官沉入基层派出所,使撤销的责任区刑事中队的警力充实了派出所。 然后,采用配置优化、科学整合、相邻合并的大体情况,取消位于偏远地区、人口少、治安比较稳定的农牧区派出所,补充“警务事务所”和“流动派出所”的模式。
经过一系列改革,包头农牧区派出所的基本警力达到了10人左右,警力不足问题得到了比较有效的缓解。
“江达县公安局结合江达地区广大人现实,调整全球警力岗位,把警力降到一线,进一步充实了城市各警务站、乡镇各派出所、各级检查站的警力。 》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委员会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尼玛珠扎介绍。
据悉,这次调整涵盖了江达县公安局20个机关部门、10个便民警务处、14个乡镇派出所的所有警种,调整后警务所的警力比以前增加了1%,派出所的总人数比以前增加了38%。
尼玛珠扎告诉记者,这进一步优化了江达公安机关的人员结构,形成了更科学合理的警力部署,不断激发民(辅)警察的活力,切实提高了公安业务的运行效率。
“农牧区警务创新着眼于地域辽阔导致警力不足的弱点,用科技应用、群防群治、内部挖掘等方法弥补短板,增强实效,使打击更有力,管理更高效,更精确地防止。 可以深入总结,创造可以宣传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情况相似地区的警务创新事业提供越来越有益的参考。 ”。 魏永忠对记者说。
标题:政法:警务革新破解地域广袤地区社会治理难题 地址:http://www.leixj.com/zf/2020/1211/1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