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国际抗疫中的“不平等”现象亟待共同应对
本篇文章1553字,读完约4分钟
钱镇
人类史是与歧视作斗争的历史。 《世界人权宣言》严肃宣布:“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没有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 但是,从世界各国的疫情预防控制来看,疫情对穷人、老人、女性、少数族裔等的影响特别严重,弱势群体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等待遇,实现平等的理想道路并不平坦。
穷人遭受瘟疫,比富人伤心得多。 以美国为例,白领们可以远程工作,富人可以逃到乡下别墅,他们的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 穷人为了谋生,必须做高风险的工作,容易感染。 结果,穷人比例越高的地区疫情越严重。 曾任劳动部长的美国经济学家莱希指出,疫情暴露了美国的新阶级分化和不平等,四个新阶级备受关注:领取与在家隔离前几乎相同工资的远程业者。 护士、保姆、卡车司机、环卫工人、警察等基层工人。 在零售业、餐厅、酒店等工作过的无薪者监狱、非法移民拘留所、印第安人的保存地、流浪汉收容所等被遗忘的人。 在后三个阶级中,穷人、非洲人和拉丁人所占比例很高,感染比例也远高于其他群体。
家庭隔离和社会交流距离的维持是阻断病毒传播控制疫情的比较有效的手段,但对穷人来说,家庭不一定是可以隔离的。 在印度孟买的贫民窟,每两平方公里的面积里住着100多万人。 不到十平方米的房子,住着十多人。 旧小屋一家挨一家,拉开窗帘就是别人的家。 成千上万的人共用厕所。 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如何实现居家隔离? 如何保持社会交往的距离?
在疫情中,性别不平等和性暴力也更明显。 根据联合国妇女署4月发表的报告,亚太地区的性别不平等随着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的蔓延而加剧,女性和女孩的状况可能会更加困难。 在拉丁美洲,性别歧视严重,还有性暴力。 一份报告说,在阿根廷隔离措施给妇女带来越来越多的暴力。
老年人能不能做到,在疫情中是否应该平等对待,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折磨。 在国际疫情中,中国救治重症老人的情况被认为是人道主义的例子。 但是,很多国家的养老院成为了严重的受灾地,感染的老人也很难有同样的机会治疗。 在福利高的北欧国家瑞典,政府于3月公布了指导文件的规定,在重症监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患者的生理年龄可以作为优先选择救治的等级指标。 同样的事件也发生在欧美其他国家。
在瘟疫中,平等在国籍和种族面前也获得了折扣。 新加坡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比较有效地保护本国公民,被视为抗击疫情的典范。 4月中旬,新加坡的感染者人数急剧增加,但感染者第一是外国工人,发现他们的保护还有力量。 外国工人多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在瑞典,外来移民和难民群体成为疫情严重的灾区。
除了本国以外的市民很难享受与本国市民同等的待遇外,种族歧视势力的兴起还应该更加警惕。 疫情发生后,亚裔在世界上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种族主义和种族仇恨。 在美国,每天报告的与亚裔的歧视,有语言骚扰、有意回避、殴打等100件左右。 在澳大利亚,骂亚裔人是“病毒携带者”,受到威胁,发动攻击。 在阿根廷,贫民区附近的中国人店铺被抢劫。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中国一贯追求的目标。 在疫情应对过程中,中国政府维护人道主义基础,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即使医疗资源紧张,也不放弃老年人的急救治疗,全额收取应收账款,免除治疗费。 这些方法是遵守平等这个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面对国际疫情对策的大局,中国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 各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强国,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国际秩序更公正合理,对别国不幸伸出援助之手,根本上处理国内深刻的社会问题,平等处理生活在本国的不同人士,坚决种族主义 这样,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不会恶化,我们就能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标题:普法:国际抗疫中的“不平等”现象亟待共同应对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3/22336.html
上一篇:普法:封杀中国留学生损人不利己
下一篇:普法:小故事 大篇章